□刊前絮语
苦中作乐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静
  
  最近的日子好像格外不太平,这边厢马航MH17航班遭击落真相还扑朔迷离,那边厢巴以冲突双方伤亡惨重,让人看得悲痛不已……恍惚间突然觉得,战争好像与我们相距并没有想象中那般遥远啊!
  这期“人文齐鲁”中与战争相关的题材也格外集中,甲午海战专题之《甲午参战的荣成三将士》讲述的是享誉海内外的荣成将军县(市),在中日甲午海战中,那里也有诸多将士参与其中,有在海战中对日作战立功被晋升为“把总”、民国时期又因军功擢升为将军的王宝山,也有在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的将士、荣成成山镇黄埠山前村人刘中福。一呼一吸之间,120年的战争硝烟如在眼前。
  而苗得雨老先生所写的《从沂蒙山到滨海》一文,回忆的是罗荣桓和115师在山东抗战的岁月,文章写得举重若轻,读后让我们能感到军人们在残酷战争中“苦中作乐”的从容无畏。如若不信,就请看其中的一段描写:“罗帅他们这一拨,在走到临沂北面的时候,望见东面远处来了大股敌人。他们连忙换上缴获的鬼子服装,有两件呢子大衣,罗荣桓穿上了一件。然后从容地向西,又往南,再往东,绕过了大股敌人。敌人远远望见他们,没有异样反应,可能以为自己人,各有各的任务,各走各的路。罗帅就这样从鬼子的眼皮子底下安全地通过了。”经常说“苦难是一种财富”,相信在那生死考验中历经千辛万苦赢得胜利后,走过的人都会切实地有这种体会,这种“苦难”是能看到黎明曙光的苦,是能坚固精神信仰的苦,更是最终换来如饮甘泉的苦。
  《洋务奇才张荫桓山东宦迹》一文则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张荫桓。康有为、梁启超及殉难“六君子”的事迹,多为后人所熟知与推崇,但对张荫桓一生的功业,后人多半忽略,事实上他同样是戊戌变法的推动者之一,因此甚至有人评价他为“‘六君子’之外的君子”。正因为其积极支持变法,他也成为顽固保守势力攻击的重点对象,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张荫桓也被捕。原本是准备将其与“戊戌六君子”一起处决,但由于英国、日本政府的干预,改为流放新疆,但最终还是在流放地被杀。
  不过,历史总是留给后人评说,史学界对其评价常常矛盾,誉之者称其为“奇才”,贬之者则称其“朋谋纳贿”、“误国无状”,可见张荫桓是极具争议的人物。不过,不管怎样,这位“甲午至戊戌间之幕后大人物”在山东任职期间的作为是不可磨灭的,他筹办山东机器局成功试制水雷,在处理济南教案时与美教士反复交涉之中,张荫桓更是一直持信守条约的原则,对教士的越权行为毫不相让,保持了应有的民族气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