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庄故事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许志杰
  在山东周村的“大街”上有一家茶庄,进去与工作人员聊了一会儿,他们说这是山东省历史上最早的茶庄,创办人来自山西,名曰齐鲁第一茶庄。对此说法我缺少足够的历史资料佐证,所以也就很难判断其真与伪。但是,周村的茶庄应该是随着这个北方“旱码头”的兴起而出现,时间大概就在二十世纪初期。
  说到周村自然就想到那个笑话,中国最大的店——张店,最大的村——周村,最大的庄——石家庄。周村本来是个小村,史书记载“居民三百家”,设“中而立市,社庙附近”的乡间集市。后来村里出现“坐商”,即是现在的门面、店铺,“清晨入市,日暮市散”,白天门店开门,傍晚打烊。原来的村后缀上一个店字,叫做“周村店”,到了清康熙初年,周村成为当时长山县最大的集市,“周村集”又叫了出去。老家离周村不足30里的蒲松龄经常去赶“周村集”,他曾这样记述:“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赶墟者,车马辐辏……”到了乾隆爷的时候,周村已是“天下之货聚焉”的“周村大镇”了,据传,乾隆皇帝还亲自命名了“天下第一村”周村。光绪三十年(1905年),周村和济南同时被清政府辟为商埠,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后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那时候,周村虽然有“山东一村”的美誉,但毕竟还是个村。济南府盛名显赫,已经设立山东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之后第二所按现代教育制度设置的高等学府。一村一府,清政府一个文件命其开埠,周村有点牛,“工商两业鼎盛时期,驾乎省垣(济南)”,在工业和商业方面比济南还强。
  茶庄,不仅是卖茶叶的门市部,其经营方式主要还是批发,批发兼零售,同时有喝茶品茶的雅座。茶庄出现的时候,山东的茶叶主要来自南方,以福建、安徽居多。清朝中期以后,茶叶的经营销售,尤其是出口这一块基本被俄罗斯商人所垄断。他们盘踞在湖北的武汉,利用长江水运的便利条件,从安徽等茶叶主产区大量采购茶叶。在武汉聚集之后,通过水路直接连接海上运输,抵达俄罗斯远东的城市港口,再入陆路直取欧洲大陆。或者直接从武汉上陆路通道,沿古代商人开辟的丝绸之路出新疆达俄罗斯。这帮俄罗斯商人称霸中国茶叶市场近百年,大量俄罗斯人狂发茶叶财。但是,随着山西商人“晋商”的迅速崛起,俄罗斯商人的茶叶梦被更加强大的晋商惊醒。没用多少年晋商就把“老毛子”驱逐出茶叶市场,并迅速以茶庄的形式占领全国的茶叶批发零售市场。所以说,周村的第一家茶庄是山西商人“晋商”所开,有这样的说法却没有这样的依据。
  可查史料证明,周村主要有泉祥茶庄和鸿祥茶庄两家,泉祥茶庄一听好似与泉城济南有关系,实际也是如此。因为这是济南章丘旧军孟家在周村开设的八大祥字号之一,1835年开门纳客,当时的股东是孟洛川。周村的茶叶市场并不大,毕竟喝茶的北方人少,泉祥刚开业的时候是主营杂货兼买茶叶,也不叫茶庄。1910年初,茶叶市场渐渐打开,单纯的茶叶生意已经开始盈利,泉祥改成经营单一的茶庄,泉祥茶庄从这时候正是叫起。后来,泉祥茶庄生意做大,钱越挣越多,极具开发意识的孟洛川又在北京、济南、天津、烟台、青岛开设分号。
  鸿祥茶庄,其实也是章丘旧军孟家所开设,只不过股东代表是孟养轩。这里简单说一下章丘旧军孟家,孟家有十大堂号,矜恕堂、三恕堂、齐恕堂、荣恕堂并称“三齐荣矜”。另还有进修堂、乐会堂、承训堂、世泽堂、承恩堂、学恕堂等,大堂号之下还有小堂号。泉祥和著名的瑞蚨祥都由矜恕堂孟洛川经营,鸿祥以及谦祥益布庄、隆祥绸缎布庄由进修堂孟养轩经营。早期的鸿祥是位于济南西门大街路南的一家皮货店,清朝末年改为专营茶叶的鸿祥茶庄,民国十九年(1930年)又在普利街路北开设鸿祥西记,作为鸿祥分号,生意兴隆。此时,开在周村的谦祥益布庄由于洋货进入,经营困难,孟养轩果断改为茶庄,成为鸿祥茶庄第二分号,1933年隆重开业。
  周村虽然有“旱码头”之称,但是两家实力雄厚的孟家茶庄开在了一条大街上,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其实,在周村的大街上还有一家来自章丘旧军孟家的茶庄,就是由三恕堂开设的春和祥茶庄。鸿祥茶庄来势凶猛,仅门面的装修就花了8万元,又从济南调入30万斤上等好茶,一开门便把泉祥茶庄和春和祥茶庄打了个闷心凉。孟洛川哪受得了这个窝囊气,立即出手,向顾客买一斤赠四两,后来干脆买一斤赠一斤。鸿祥茶庄也不示弱,采取更为优惠的办法拉顾客,买一斤赠一斤二两。这样的恶性竞争,眼看着就要把两家茶庄拖进泥潭,也把旧军孟家的面子彻底撕裂。这时候,也是来自章丘的瑞林祥经理李执九和阜祥当铺经理张职庭实在看不过眼了,就以老乡的名义召集孟家人开会调停并获得成功。这次恶性竞争,导致泉祥茶庄直接损失大洋两万元,鸿祥损失也差不多这个数。春和祥茶庄自知不是对手,在两家老大剧争之时关门“停业修整门面”。竞争停歇之后马上开业,钻了泉祥和鸿祥的空子,趁机捞了一把,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现在看山东历史上最早的茶庄,不太容易搞清楚,估计这些茶庄的开设时间都差不多在清朝末年或者民国初年,时间上没有很大差异。但通过这场山东茶史上最为惨烈的“自相残杀”式的恶性竞争,可以得见初期的茶叶经营是多么艰难。更可想象山西商人“晋商”与俄罗斯商人的争夺,又是何等的惨烈。茶叶,看上去就是一片树叶,背后的故事却如那些参天茶树,根深叶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