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暑假,一样的精彩
聆听不同人五颜六色的暑假生活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德领
见习记者 袁文卿      
  不同年代的暑假生活,在记忆中五颜六色。无所事事的自在,昏天黑地的游戏,开学前两天的狂补作业……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暑假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吗?记者分别采访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一起倾听他们的暑假生活。
“40后”解先生: 没有娱乐 帮家里干活挣工分
  上学到十七岁就参加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奋斗几十年,现在退休在家照看孙子、孙女,平时就和老同事们一起散步、聊天,现在孩子太幸福了,经常讲我小时候上学的故事给他们听。
  那时在农村,放假根本没有玩的时间,空余时间都要帮家里干活,割草,放羊,有时候割草要跑十几里地,背着四五十斤的草回家挣两个工分。那会儿根本没啥娱乐活动,最难忘的就是帮家长干活时,利用休息时间与小伙伴们打闹。
  后来工作,就更没假期可言。退休了就照看孙子、孙女,至于他们的暑假生活,我觉得适度学习就行,不能一直学,太累。
“80后”小张: 记忆深处的小河、知了猴皮
  记得小学升初中时,有3个多月假期,最主要是没有让人讨厌的暑假作业,除了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就是玩耍。每次都是还没吃完晚饭,小伙伴们都已在门口等着,也顾不得吃没吃饱,扔下筷子就往外跑,老鹰抓小鸡、捉迷藏等玩得不亦乐乎,小时候也不知道累,每次都是家人在村里喊着回家睡觉,才发现已是半夜。
  门口前面的那条河成为小时候的乐园,在那里见证了我从“旱鸭子”到游泳高手,为了向小伙伴们炫耀自己会游泳,经常从河这边游到河对岸。有次下大雨,河里的水骤增,在向小伙伴们炫耀游泳技术时,不小心游到最深处,怎么也游不出来,喝了几口水后被邻居救出来。即使这样,小河依然是假期经常光顾的对象。
  暑假天热,每次给家长要钱买冰棍都是想尽各种理由。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个赚钱的方法——捡知了猴皮,从此吃完饭后便拿着竹竿,提个袋子去捡知了猴皮,每到一棵树下,就会抬头仰望,要么就在地下寻找。为了能够捡更多的知了猴皮,还会去邻村的树林。当时5元钱一斤,卖完后忽然觉得自己成了有钱人。随后,其他小伙伴得知知了猴皮可以卖钱,我赚钱的来源仿佛瞬间被切断,在树林都能碰到很多拿着竹竿、提着袋子的小伙伴。
“90后”小孟: 玩电脑游戏时间悄悄溜走
  小学时一放假,先把暑假作业扔一边,每天一大早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出去玩。上午去公园,下午呆在屋里玩小霸王学习机。记得三年级时,邻居家买了一台电脑,从此我们就开始电脑游戏的比拼,每次都是爸妈叫着回家吃饭才肯离开。偶尔还会跑到郊区,但是我们没人去游泳,因为每天出门前家长都会叮嘱不许下水游泳,以及每年暑假都会听说哪家小孩去游泳溺水没抢救过来。
  暑假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回乡下老家,在老家因为有爷爷奶奶宠着,可以吃西瓜吃到肚子痛,可以一直赖床,可以跟着堂兄去河边钓鱼,可以偷摘别家园子里的葡萄。最痛苦的时候就是开学前几天,因为要赶暑假作业,如果完不成就没法入学,还好我每次都成功入学。
  后来的暑假被学校强制要求参加所谓“培优班”,上一个月的课,我们就在没课的日子里挥霍我们的青春。再后来到了高中,那个时候的暑假大家大都不愿意出门了,偶尔约出来一起唱歌,吃顿饭,暑假里看书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