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问:贵校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学院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学院确立了梯度实习、技能大赛+职业能力培养、技能与技术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有序推进了一系列改革。
  问:介绍一下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亮点?具体都尝试了哪些改革创新?
  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近几年,学院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目前学院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群2个;主编或参编教材100余部;承担并完成了多项省级科研课题,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其次积极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自建院以来,先后投入巨资建成了国家数控工程中心山东培训分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实验室山东实训基地等4个国家级实验实训中心,建立了计算中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等53个校内实验室、实训中心,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实验实训课开课率达98%;同时,学院先后与山东法因数控公司、和联集团、海信集团等10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协议,满足了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的需要。
  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学院进行了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改革。例如,机械学院举行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公开课,汽车学院举行了16个项目的汽车构造集中性实训,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学院与企业共建了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开办订单班,合作开设新专业等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双方共同探索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学院拥有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施工员、预算员考试站”,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工种的鉴定,可获得17个工种和两个中级技术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
  问:学校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今年3月份,山东省教育厅公示了2014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学院申报的3项教学成果全部获奖。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目前,我院正着手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近5年,学院学生在全国、全省大学生各级各类竞赛中,获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共122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0项、省级一等奖22项、省级二等奖33项,省级三等奖50项。这充分展现了凯文学子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自建校以来,学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出了一条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突出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发展道路。近日该校招办负责人接受了本报专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