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支书谋发展 家家都有轿车开
惠民何坊街道张大官村牛延文担任村支书25年,成全村知心人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牛延文(左一)看望86岁的赵红玉老人。
  
  在惠民县何坊街道张大官村,谁家有了事,他会去管;村里有谁病了,他要去看望;过节了,他早早备好衣服、肉、油等送到困难户家中。村民王清江说:“村里人都服他,不管大事小事,都喜欢找他说说。”他就是张大官村支部书记牛延文。今年53岁的牛延文,已经担任村支书25年。当上村支书后,他带领村民建农贸市场、推进土地流转等增加村民的收入。如今,全村110户村民基本家家有轿车。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文彬 本报通讯员 王军 卢颖
   垫付20万元
 助力村子环境整治

  四通八达的水泥马路,彩砖衬砌的辅路,绿树环绕的农家小院,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广场……进入张大官村,就好像进了公园。在全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评比中,张大官村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全县第一名。
  这一切还要归功于牛延文。单拿步行街施工中,他从早上6点上工地开始一直盯到夜幕降临,看着大伙都收工回家,他才最后一个整理全天的工作。一连半个月,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累了就随手带着个马扎。
  “经过近年来全村的环境整治和统一规划,张大官村已经形成了一村两主路的格局,村子道路不但拓宽方便了交通,而且两条主干道已经成为集市,村民可以在家门口进行自由买卖了。”牛延文告诉记者。
  张大官村用花砖在公路两侧铺了两条宽2米、长1000米的步行街,栽植柿子树等绿化苗木3000株,新建了一处高标准的文体广场,建成一处牲畜集中管理区,而这一切需要的20万元资金,全是牛延文自己垫付的。
  “钱财生带不来死带不走,赚了钱放着还不如多做点好事。”朴实的语言表达了牛延文的财富观,他也是这样运用他的钱财。
 自掏腰包
 请村里老人旅游

  “没想到俺70岁了,还能到北京看看天安门,俺高兴得几夜睡不着觉。”村民牛延亮说,“这可是村支书自己掏的钱啊。每年重阳节都出去,已经连续10年了。”
  每到重阳节,牛延文都自掏腰包1万元组织65岁以上的老人出去观光,从县里的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到市里的中海再到青岛崂山、济南千佛山、北京天安门、故宫。
  每到春节,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还会收到牛延文的另一份礼物——新衣服。2014年春节,这已经是牛延文第10个年头自费出资给老人们置办新衣服,10年里,共有1000多位老人收到他的礼物。另外,他还对村里年过80岁的老人每年发放补助金。牛延文自己掏腰包为老人服务的资金已达10万元。
 募集资金
 为困难户盖新房

  2009年的大雨,村民王胜利记忆很为深刻。“要不是牛书记,俺早就被埋在里面了。”看着自己的新瓦房,他逢人就夸牛延文。
  王胜利、张炳银和张传春是全村100多户村民中,依然住土房子的村民。“这三户村民因为家里有病人等原因,一直盖不起房子。”牛延文说,“每到雨季我们就担心,万一出事不只是他们的不幸更是我们村委会的责任。”
  通过村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全村出力为他们盖新房。集体出一部分钱、村民捐一块儿,他自己首先捐出了一万元。盖房子的原料钱基本凑齐,可是工钱怎么办?出义务工,全村所有18—55岁的劳力从早6点到晚7点,分7班倒,给危房户盖新房。就这样,全村116户全都住进了砖瓦房,彻底告别了土坯房。
 土地流转
 实现村民集体增收

  在张大管村东南方向,是一片绿油油的芹菜地。“这260亩土地我们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这260亩土地是我们村十几户村民的土地,每年每亩村民种植农作物的经济纯收入不足1000元。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将连片的土地集中起来对外承包,每位村民可以拿到1200元的承包费,既省时、又省力,空余时间可以通过外出打工等多种方式增收。”牛延文说。
  在这片土地上,260亩芹菜长势喜人,芹菜被分成五排,整齐地排列着。据了解,这片芹菜地的承包人很少会到地里来,因为张大官村朴实的民风,村民们自动为承包人担负起了照看芹菜的“任务”。
  在实现以土地流转实现村民集体增收的同时,牛延文还鼓励村民尝试多种增收方式。“俺家在牛书记的鼓励下,养殖了两头肉牛,单这一项就增收不少呢。”村民赵红玉告诉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