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市民只知病来用药挡
平时注意合理饮食,不能让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市民在活动现场听取“治未病,防三高”相关知识。 实习生 王宇澄 摄
  市民在现场边听边记。 实习生 王宇澄 摄
     本报见习记者 刘晓
实习生 王宇澄
  在“治未病”之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养生讲座现场,有50余名市民前来听课。其中,有近八成市民患有“三高”,不合理的饮食和精神压力过大成为致病主因。专家提醒,“三高”重在防范,要注意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很多病 是吃出来的
  在活动现场,不时有市民提出“三高”应该如何吃药治疗,但很少有市民向专家提出如何防范“三高”的发生。
  “我这几天血压和血糖都有点高,降压降糖的药也一直吃着,我问一下还有什么更好的治疗药物吗?有时候血压高了就眩晕,眼睛也难受,希望有什么作用大的药物治疗一下。”家住张店金乔小区王秀莲老人问道。
  据了解,现场有不少市民询问治疗药物的事情,而且市民相互之间还推荐起治疗“三高”的一些药物。但专家提醒,要防患于未然。“一个人一个体质,一种药物不是人人都适合,况且我们不能等到病发生了,我们再去吃药治疗,而应该未雨绸缪,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漱玉平民大药房专家说。
  据悉,现在的市民大都是在疾病发生之后才去医院治疗,却忽略了前期的一些预防措施。“身体好的时候,谁去医院查?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王秀莲说。这样的说法,也在不少市民中得到了印证。
  “有的市民都不知道‘未病’是什么,就更不用谈怎么防范了。不管什么疾病,最重要的就是提前防范,而不是等到发生了再去医治。”漱玉平民大药房专家说。
亚健康为“三高”源头
  据悉,“未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
  据漱玉平民大药房专家介绍,“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是一些心身疾病的源头。“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也会引起心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精神心理疾病。”漱玉平民大药房专家说。
  专家提示,可以对照下面的问题进行一下自测。
  第一,是否经常便秘,脸上长斑、长痘、皮肤灰暗?第二,是否经常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肢体麻、胀、痛,步态不稳等?第三,是否有心慌、胸闷、胸口痛,有时是左上肢及背部痛,进一步会出现上楼或劳动出气困难,严重时可能会有绞痛感等。第四,精神压力大、烦躁、焦虑易激怒、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不愿与外界接触。第五,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发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
  “如果出现上面任何一条,那你就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了,无论是饮食、作息等都要规范起来,才能防患于未然。”专家说。

放松心态为防治之首
  在讲座中,专家除了介绍“三高”的发病原因,还向市民介绍了一些防治“三高”的“法宝”。
  据了解,“三高”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合理膳食,多食用粗粮及瓜果蔬菜,限盐少油;坚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衡、心情愉悦。“但是舒展心态,却是一切调节饮食和运动的前提,须要最先做到。”漱玉平民工作人员唐小保介绍说。
  针对“亚健康”状态下的人容易出现“过劳死”的情况,专家也提醒,夏季气温高,人们容易心情烦躁,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发脾气等应激状态,就容易出现猝死,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注意补充维生素C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讲座中还着重介绍了,防治“三高”的“三五七法则”,即“三高”、“五低”、七分饱。此处的“三高”指的是饮食要侧重高纤维、高新鲜、高植物蛋白;“五低”指的是,饮食要注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低糖、低酒精;“七分饱”就是说吃饭不要过量,并要注意细嚼慢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