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捐献物品,学校消毒整理设“爱心超市”
聊大贫困生免费各取所需
2014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贫困大学生在爱心超市免费选取物品。 本报记者 孙跃峰 摄
     11月13日下午3点至4点半,聊城大学爱心免费超市,来自全校各个学院的600多名贫困学生,按照需要选取衣物、学习用品,每个人最多可以选取9件。爱心超市内的4000多件免费物品,都是全校爱心师生捐献的。经过学校挑选、除灰、消毒处理后,提供给贫困大学生选用。聊城大学的爱心超市从2008年起步,至今已经6年了。
  本报记者 张跃峰 通讯员 张少朋         
随意挑选,最多可选取九件
  13日,听说学校“爱心超市”下午将对外开放的消息,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贫困生韩丹丹早早就赶到了东校区新餐厅附近的爱心超市。等她赶到时,已经聚集了上百名来自全校各个学院的贫困学生。
  负责爱心超市管理的吴科启老师已经组织学生,将爱心超市内的物品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
  下午3点,经过各个学院筛选确定的600多名贫困生赶到现场,吴科启随机将贫困学生分成了三批,每批半个小时的选择时间。进入超市后,贫困学生按照需要随意选择各类物品,但每人最多不能超过9件。“为了照顾后面的同学,我们规定每个学生最多可以选取3件衣物、3件学习用品、3件床上用品。”吴科启说,这样也可以确保超市内所有的爱心物品都能帮助最需要的人,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韩丹丹是第二批进入爱心超市的贫困学生,她在超市内浏览了一大圈后,选择了3件棉衣及一些笔和本子。韩丹丹说,作为一名贫困生从小就懂得了节俭,因此,在选择物品时,是根据最需要的原则,其他暂时用不着的物品留给其他更需要的同学。
超市物品,全来自爱心捐献
  琳琅满目的“货物”让贫困大学生们尽情挑选,现场的情形就像大学生们在逛商店。吴科启介绍,此次共准备了4000多件爱心物品,全部来自学校师生的爱心捐赠。
  除了日常捐赠外,为了筹备爱心超市此次集中对外开放的物品,10月16日还由学校工会及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联合发起,组织了一次爱心捐助“暖冬行动”,倡议全校师生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捐衣捐物,捐助物品可以是毛衣、外套、羽绒服、帽子、围巾、手套等御寒衣物,也可以是书籍、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及现金,但不接受鞋袜、内衣等不易重复利用的物品。
  爱心捐赠活动结束后,吴科启组织人员对捐赠物品集中进行了挑选、除灰、消毒处理,最后分门别类地放到了爱心超市内。
  在捐助过程中,一些师生没有物品捐助时,就会捐献一些现金。对此,吴科启说,捐献的现金,一般都会根据学生需要购买成学习或生活用品,通过爱心超市提供给贫困学生。“由于捐献的金额不是很大,购买的物品都是雨伞、笔记本之类的物品,虽然不怎么值钱却都是必需品。”
开办六年,帮助七千贫困生
  吴科启说,爱心超市在聊城大学已经成为一个爱心传递的平台。爱心超市自2008年在聊城大学设立以来,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先后为7000多名贫困大学生免费提供了衣物、书籍等。
  “最初其实没有想很多,就是想给贫困大学生提供一些资助。”吴科启说,后来才考虑本着按需资助的原则,开设了这么一个爱心超市。有的时候,直接捐献给贫困大学生一些物品却暂时用不着,而贫困大学生有时急需的物品却没有人捐献。“爱心超市有一个好处,爱心物品汇集到这里之后,贫困大学生可以按需取用。”
  “几年的时间,爱心超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仅资助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师生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吴科启说,每年除了发倡议集中捐献外,还设有一个长期的爱心捐献点,随时接受师生的爱心捐献。这还让很多师生养成了一个捐献的好习惯,每当有了不用的一些衣物、书籍或生活用品,就会捐献到爱心超市来。经管学院刘伟老师,因为没有合适的物品捐献,每年都会捐助200元现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