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让他奔波操劳30载
归德镇路庄村老支书路好山,蒜头里扒出致富经
2014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路好山正在与村民研究地膜种蒜技术。
   文/片 本报记者 陈伟 张帅 通讯员 马光仁               
  “我当干部就是要带领全村勤劳致富奔小康。”这是30年前,路好山当选归德镇路庄村党支部书记时,向全村百姓做出的承诺。30年来,在路好山的带领下,路庄村种起了大蒜,从大蒜里赚到了金豆子。如今村子里的街道变宽了,变亮了,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

上任伊始完善村里基础设施
  1984年,路好山开始担任路庄村党支部书记。“要想使全村富裕起来,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好农业生产上,这才是路庄村经济发展的方向,群众致富的根本之路。”路好山说,上任伊始,他的首要工作是要抓好农业生产、电力设施和水利设施建设。 
  当时,路庄村农业机井不足20眼,变压器只有100千瓦,浇地非常困难。从1985年开始,路庄村利用群众集资和集体贷款等方式,对农业加大了投资力度,架设了3.3万农排线路,增加了350千瓦变压器,疏通3000多米排水沟,共计投资约100万元。
  基础设施的改善,使路庄村摆脱了十年九淹的历史,全村的土地旱能浇,涝能排,使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06年,路庄村又投资近10万元购买了5000多米地埋电缆线,确保了农业的正常生产。 

地膜覆盖种蒜产量翻番
  路庄村虽然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但只靠单纯的种植模式,全村无法富裕起来。路庄村虽有种植大蒜的习惯,但采用的是老式的种植模式,这样既不增产,又无客商来收购。路好山开始挨家挨户上门指导村民科学种蒜,采用地膜覆盖模式,结果当年村里大蒜产量翻一番,村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
  为了解决群众卖蒜难的问题,路好山积极联系客户,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把老客户留住,将新客户引进来,使村民在田间地头就能卖蒜,解决了村里的销售难题。 
  每到大蒜收获季,阴雨连绵,村里泥泞难走,给客户进出造成极大的困难。2006年,路庄村投资6万余元,修缮村路,解决了村里的交通问题。大蒜种植富裕了路庄村村民。如今,路庄村每年种植大蒜1200多亩,每亩利润达到了4000到6000元。 

自筹资金36万元 改善村路
  路庄村原来的街道高低不平,每到雨季,泥泞不堪,村民根本无法通行。近年来,在路好山的努力下,全村自筹资金13万元,将村内五条街道全部硬化。后又投资23万余元,将村里原先不足3米宽的街道扩展到15米宽,同时架设路灯照明线路,安装了高标准的路灯。 
  2011年,路氏和顺集团公司和路庄村村集体共同投资90余万元,建设了全新的村委会办公楼。办公楼内配备了齐全的办公设施,内部设有图书室、乒乓球室和棋牌室等8间活动场所,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一村民告诉记者,相比30年前的村子,如今的生活村民们想都不敢想。“如今不出家门,只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能坐地生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