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为留守儿童、学困生等群体建起心理咨询室
中小学生有了“心灵港湾”
2014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邹城11月13日讯(通讯员 王昌军 徐峰) 为帮助留守儿童、学困生在内的学生消除学习生活中的困惑,目前邹城市在200余处中小学都建起了心理咨询室。实现了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全覆盖”的目标。
  心理咨询室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专用场所。做好心理咨询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邹城市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咨询室的普及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狠下功夫,全市200余处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实现了“全覆盖”目标,促进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在校舍紧缺的情况下,腾出空间建设了高标准心理咨询室,充实配备了沙发、沙盘、图书、音像资料、测量器械和图表等,健全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和学生档案。为体现心理咨询的人文关怀,各学校咨询室在布置上突出情趣化、温馨化、活泼化,采用主题化布置,如心语室、爱心小屋、开心天地、童话娃娃等等。
  同时,各校以心理咨询室为依托,构建起了以专职教师心理教育为主导、班主任“一对一”沟通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定期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关注留守儿童、学困生、问题生的心理教育,进行发展性心理素质训练,帮助学生消除困惑,减少烦恼,优化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把心理咨询室真正建成了学生的“心灵港湾”和“成长加油站”。
  此外,各中小学还积极拓展心理咨询室功能,将教师和家长的心理维护也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范围,以便为中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