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助1300村民吃上甜水
齐鲁晚报第三口爱心公益井坐落岚山竹园村,目前正铺设管道
2014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清      

  由本报、阿里公益、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进行的“步行齐鲁·家长的河”大型公益活动第三口爱心井落地于日照市岚山区竹园村。近日,记者从竹园村得到消息,现在正铺设管道。1300名村民有望在三个月内吃上放心水。
  日照岚山区安东卫街道竹园居位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交界处,距离太平洋只有10公里左右。一条入海的咸水河就在村庄南边一公里外。现在村内两条自然水渠已经淤堵不通,村民只能到两公里外的水源地取水,村内输水管道内的水只用来洗刷。
  本次由齐鲁晚报联合阿里公益、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进行的“步行齐鲁·家长的河”大型公益活动第三口爱心井落户竹园村,实实在在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吃水困难的情况。据悉,这口爱心井历时一周,于8月末完工,井深210米。
  为了选取最佳取水点,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的专家们先后经过三次测量将取水点选在村西南方向。不巧的是,恰逢这里是一处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完井两个多月来,由于井周围建筑尚未完工,不能铺设输水管道,村民一直没能吃上爱心井水。
  据悉,竹园村由于靠近海岸线,地表水层经过测试已经出现海水入侵的情况。在打井过程中,封存地表水避免污染地下水成为打井过程中的重要工艺。在钻井期间,在地下21层遇到强风化岩层,并出现地表水。经过封存处理,井钻至地下150米左右出现地下水。今年9月,在完井一个月后,山东省地矿勘察院检测显示,这口爱心井水完全符合引用水标准。
  为了早日让爱心井发挥用途,竹园村委主动加快了周围建筑的施工进度。11月6日,从竹园村传来消息,目前用于水泵控水系统的设备已经购置齐全。竹园村将于近期开始修建水井水泵的泵房和控水系统,然后将井水引到竹园村输水主管道上来。预计三个月内村民即可吃上放心井水。
  据介绍,在铺设井水管道后,竹园村还将重新调整爱心井纪念碑位置。在完井两个月内,在竹园村内记者收到多位村民表达的谢意。
  “我们村有10年没有自然饮用水了,吃水都要到外地拉水。感谢齐鲁晚报给我们的大力关注和支持。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立碑铭记好心人的大恩大德。”竹园村刘书记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