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社区让彼此都温暖
本报《家园》接地气,拉近与民众关系
2014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赵发宁     

  去年的10月25日,齐鲁晚报今日日照《家园》栏目正式与读者见面。接地气,是《家园》栏目开办的初衷。“社区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集中载体,社区内无小事,做好社区工作也十分不容易。”这是《家园》栏目开栏语中的一句话,通过一年多与社区工作人员的接触,我深感,社区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小赵,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我们社区要举行包粽子比赛,到时候别忘了过来。”今年端午节前夕,很多社区主任打电话邀请我参加包粽子活动,让我非常感动,感觉自己是每个社区的居民。
  去年11月份,为了拉近与居民的距离,本报开展了“温暖进社区”活动。第一站走进了林海小区,那天,我与同事们最担心的是瑟瑟的秋风,淅沥沥的小雨,会不会挡住居民出门的脚步。
  然而,令我们高兴的是,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很多,在义诊桌前,很多人向医生咨询一些健康知识;在律师桌前,有的居民提前带着一些单据向律师咨询法律问题。可见,居民对齐鲁晚报还是比较认可的。
  从林海小区到昭阳小区,到祥园社区、到济南路社区,到江豪社区,到金阳社区,到城建花园社区,到碧海社区......齐鲁晚报共走进了十余个社区,数千余名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来。
  3月10日,齐鲁晚报“温暖进社区”走进了江豪社区,那天,居民早早地就到社区等待,并带来了热情洋溢的舞蹈。
  “居民听说齐鲁晚报来我们社区办活动,大家都有些兴奋。”当时的江豪社区主任范娇说。
  2月15日,春节假期刚结束,我接到了祥园社区主任隋瑜的电话。她想组织社区的孩子开展一次小报童卖报活动。“我想让社区孩子锻炼一下,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为此,本报免费提供了500份齐鲁晚报。2月15日早上,寒风微冷,祥园社区主任带着26名小朋友打着彩旗到了指定地方集合。不到一上午时间,小朋友们将500份齐鲁晚报售卖一空。卖完报纸后,小朋友们又写下了卖报感受,“通过卖报,让我们体会到家长的艰辛。”
  《家园》栏目的开办,让很多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感觉齐鲁晚报就在他们的身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