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写得好真可以改变命运
——明清科考故事拾趣
2015年0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邓钟岳的书法作品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考试制度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延续了上千年,金榜题名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状元及第更是莫大的荣耀。1月17日至22日,“修德之道——明清状元进士书画展”在山东新闻美术馆举办,展出了东阿魁丰博物馆收藏的许多状元的书法绘画作品。字是读书人的脸面,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一看书法,二看文章。从展览看,状元中不乏书法大家,考卷背后也留下了不少历史趣谈与佳话。

  文/本报见习记者 张九龙  记者 肖龙凤       

字压天下,邓钟岳金榜题名
  邓钟岳,字东长,号悔庐,山东聊城人。邓钟岳一生酷爱书法,少年时已练就一笔好字。康熙六十年(1721),邓钟岳进京应考殿试,殿试结束,名列前茅。主考大人将前十名的优秀答卷呈送康熙皇帝,请皇上钦定状元、榜眼、探花。
  相传康熙看过邓钟岳的考卷,觉得他的文章算不上特别出色,但那一手字写得特别出众。老皇帝当时已在位六十年,满朝文武、学士文人写好字的可说是车载斗量,但是真要找一名能超过邓钟岳的还真没有。康熙皇帝越看越喜欢,提起御笔,在邓钟岳的卷子上批了八个字:“文章平平,字压天下。”并点他为头名状元。
  邓钟岳的书法轶事在聊城当地流传得更广,“安南使臣求和尚骗字”便是其一。
  聊城运河之畔有座静业禅林,邓钟岳与静业禅林的住持了空和尚是故交。安南国王是个中国通,深爱中国书法,想要在国门关隘上镌以“安南国”三字横额。他仰慕邓钟岳书法已久,便差使者携重金前去求字,却被邓钟岳拒绝。
  使者无奈,只好另辟蹊径,携重礼拜访了空和尚,恳请其设法求书。了空圆通世故,答应了使者所求,随即派小和尚请状元公来寺中下棋。
  邓钟岳应邀前来与了空对弈,讲经谈禅,好不痛快。兴尽告辞时,了空欲言又止,邓钟岳道:“上人有话不妨直言,下官惟命是从。”了空说道:“无他,本寺南海大士前楹联破损,敢求大人墨宝?”
  邓钟岳说:“此乃佛面上增光之事,下官安敢推辞?”遂令人取来纸笔,净手书写一联:祝四时风调雨顺,愿八方国泰民安。横额:南海大士。了空大喜,连声道谢,心想:“南使所求之字,尽在其中矣。”
  邓钟岳热心桑梓,在聊城留存大量墨迹。过去,聊城有座万寿观,曾是聊城最早的庙宇,聊城至今有“先有万寿观,后有凤凰城”之说。当年,在万寿观三清殿内,东西两壁是邓钟岳所书的“龙”、“虎”二字。两字高达丈余,笔走龙蛇,气势磅礴,观者无不震撼,成为一时之景。
  如今,在东昌府地标光岳楼,还能见到邓钟岳的墨宝。光岳楼二楼四面檐下各悬挂四方木质长3米,高1.4米的匾额。其中东面檐下悬“太平楼阁”匾,正是邓钟岳所题。
  邓钟岳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据宣统二年《聊城县志》记载,邓钟岳去世后,家里无钱发丧,待到其子邓汝勤、邓汝勄死时,家中也同样无力举丧。及至院内存棺五口后才由东昌知府张官五出面为他们料理了葬事。官清廉以致生活贫寒,也算是状元中的楷模了。
末代状元刘春霖小楷冠绝
  “修德之道——明清状元进士书画展”中,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的作品颇受关注。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宁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殿试状元。就在刘春霖金榜题名后的第二年,清政府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宣布“停止科举,推广学校”。科举制度废除,刘春霖因此戏称自己为“第一人中最后人”。
  据说刘春霖当状元还是慈禧太后决定的。传说当初原拟状元是广东人朱汝珍,可慈禧一看就恼了。朱汝珍名字里有个“珍”字,令她联想到珍妃。加上“朱”是大明王朝国姓,慈禧觉得晦气。另外,朱汝珍是广东人,他的老乡太平天国洪秀全、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革命党领袖孙中山等都是慈禧痛恨之人。于是,慈禧就将朱汝珍一笔勾掉,换上本是第五名的刘春霖。
  刘春霖能被慈禧青睐,也得感谢当时的天公不作美,据说那年恰逢大旱,百姓最盼“春风化雨、普降甘霖”。
  故事的真伪已不可考,但是刘春霖的才学,特别是书法功底是毋庸置疑的。刘春霖与前代的状元们一样,亦善书法,尤以小楷为著。他的小楷笔力清秀刚劲,深得世人推崇。时有“大楷学颜(颜真卿),小楷学刘(刘春霖)”之誉。
  刘春霖的书法作品,给人一种清丽喜人的感觉。其初学钟绍京《灵飞经》、褚遂良《圣教序》、王羲之《黄庭经》,终年不辍,这为后来殿试中能书数千小楷一字不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刘春霖中年后涉猎魏碑、米芾、赵子昂,形成笔致秀润稳健、流畅中寓古朴之风格,达到了一种清健流美的境界。虽后世评书者多以馆阁论之,但是其深厚的学养、高雅的格调,却为一般书家所不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