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咖”把脉我省乡村旅游
2015年0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2日,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郑建雄教授来到山东,把脉我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并为全省旅游系统从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旅游规划课,其诙谐幽默的授课方式赢得阵阵掌声。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规划先行、支持项目落地,再到具体的品质提升,先后创建了数百上千个示范典型,带动了农民致富、改善了生态环境、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促成了农村旅游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为谋划乡村旅游的精品发展之路,从去年开始,省旅游局便开始组织全省乡村旅游带头人分批赴台湾学习,吸取其先进经验用于各自项目的发展,两地互动开始频繁。
  “我觉得首先应该让大家熟悉一下台湾的乡村旅游,梳理其基本特征和各种呈现形式,然后再进一步用案例进行分析。”授课伊始,郑建雄教授便直奔主题,从台湾乡村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美、育八大要素,讲到经营者多元身份、政府的作用等,在座的听课者无不奋笔疾书,生怕漏了哪个环节。
  在讲到乡村旅游的具体规划中,郑建雄教授分别列举了福建和台湾几处典型的乡村旅游项目,从分析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到如何提炼经典特色主题,从硬件设施的设置到如何文化创意包装,从相关产业链的打造再到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环环相扣,专业又不失生动。
  在谈到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时,郑建雄教授表示,乡村旅游也需要商业化的经营模式,要保持淳朴的民风民俗,更需要当地人的参与。“我所谓的这部分当地人,最好是有过都市经验的当地人,他们知道如何创新,知道怎样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对服务也能有更好的把握。”
  另外,郑建雄还指出,目前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项目重复性太强,硬件设施太过人工化,如破坏了乡村的原汁原味,大搞路面硬化,造假山和亭台楼阁等,互相抄袭所谓的创意,很难搞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原因还在于目前乡村旅游的主体通常还是政府而不是农民,动力缺乏从而导致不能令游客享受到农村人情之美,所以也得不到良性的、积极的发展。”郑建雄教授建议,乡村旅游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辅导他们成为永续发展的主体,而且一定要软件先行,行销和管理并重,追求创新与变化,满足游客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
  “真是大开眼界啊,很多先进的理念是我们闭门造车所不能想到的,真是需要多学习、多借鉴、多听取。”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我省乡村旅游将全面提档升级,布局高端化,类似的“引智”工程还要多多举行,制造我省乡村旅游的亮点。
(李芳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