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喊声娘,是多幸福的事儿”
茌平男子刘兆学辞去工作,十年如一日照顾“植物人”母亲
2015年0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兆学用一截输液管给母亲喂水。   本报记者 郭庆文 摄
     “吃个鸡蛋糕都要喂两个小时,中间得一遍遍加热。”茌平县胡屯乡寺后刘村的刘兆学十年如一日,照顾因煤气中毒致脑病的母亲。尽管82岁的母亲现在没有了任何意识,但他珍惜着剩下的这些仍能叫声“娘”的日子。

母亲得了病,他租房9年照顾她
  28日上午,茌平县振兴西路一处租住的院子里,刘兆学正戴着橡皮手套清洗母亲的衣物。起床不到3个小时里,他已经给母亲换了两次尿湿的褥子。
  自2005年冬天煤气中毒后,刘兆学的母亲患了迟发性脑病,渐渐没了意识,大小便失禁,褥子每天得换七八次。刘兆学说,母亲刘秀珍刚患病时连咀嚼都不会了,自己托着她的下巴,慢慢锻炼,才恢复了这个本能。
  为方便照顾患病的母亲,刘兆学把父母接到了县城,但家住4楼,母亲大小便失禁,住楼房晾晒不便,他在县城租住了一处院落,专门照顾老人,一租就是9年。
  “吃个鸡蛋糕都要喂两个小时,中间得一遍遍加热。”刘兆学说,医生建议过用食管给母亲进食,但为了保持母亲现有器官功能,刘兆学每次吃饭都是一点点地喂。 
  2007年,刘秀珍一次高烧急救后,医生给出了她植物人的诊断结果。

为母亲翻身,晚上每小时醒一次
  28日,82岁的刘秀珍躺在出租屋的床上,没有任何意识。紧挨着老人还有一张床,是刘兆学自己的,每天晚上他都要定好闹钟,每隔一个多小时起来给母亲翻一次身,保证老人的身下是干燥舒适的。“晚上睡觉不能脱衣服,用被子盖上眯一会儿就行。”早上6点多,刘兆学就得起床给母亲洗脸,轻揉背部和四肢,更换尿湿的褥子。  
  2013年,刘兆学的父亲患肺癌,病情严重,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以前有父亲帮忙,母亲跟前有一个人就行,他一病我们实在没法儿了。”为照顾两位老人,当年45岁的刘兆学辞掉工作,回家专职照顾老人。2014年,80岁的父亲去世后,刘兆学在家专心给母亲做护理。 

“对父母怎么孝顺都是应该的”
  刘兆学共有姐弟五个,姐姐身体不好,工作也很忙,最小的弟弟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来。“姐姐们轮流过来照顾,来了就忙个不停,怕我太累,每周让我休息一两天。”刘兆学说,他现在没有工作,空闲时间多,尽量不麻烦姐姐们。 
  刘兆学每天抱母亲到圈椅上坐坐,给母亲泡脚、擦身,每隔一个多小时给老人翻身,垫枕头,减少对心脏的压迫。刘兆学说,母亲原来每隔一两个月就要住一次院,还要输脂肪乳补充营养,这半年来稳定了很多,自己非常高兴。 
  刘兆学说,女儿今年大学毕业,从高中开始一直是妻子照顾,这些年两位老人生病,他顾不上家里,一直对妻子和女儿有分愧疚,尤其是他辞掉工作后,全靠当老师的妻子的工资和他在原企业每月800元的分红生活。
  “我们姐弟五个都上学,当时家里那么困难,母亲说‘就是借钱也得上学’,从来没有放弃。”他说,对父母怎么孝顺都是应该的,现在条件好了,更要把老人孝敬好。 
  如今,47岁的刘兆学大部分时间仍然在这处租住的小院里,在老母亲身边忙碌着,不时地向她唠叨一些过去、现在的事儿,老人安静地听,没有回应,刘兆学觉得很充实、很满足。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刘兆学说,“现在我能喊声娘,是多幸福的事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