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大戏
2015年0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宋伯航

  乡下人过了腊八便是新年,之后年味会一天比一天浓,家家户户都忙碌着,添置新衣,采购年货,沥沥拉拉到二十三祭灶爷,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除夕捏饺子,初一同贺喜,初二走亲戚,初三看大戏。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村子里的艺人们从腊八就张罗起唱戏的事。由老艺人自发约好平日里一些唱功好、演技扎实、会敲锣打鼓、懂化妆道具的,组织上二三十人,搭起临时戏班队伍,集中到村外的土台上,没明连夜地排练节目。别看村民们忙了一年,到新年开戏的关键时刻,纷纷放下所有活计,安逸地沉浸在欢乐的气氛里,一个腊月连着正月都是年戏,有时延续到二月二才把春节过完。
  在节目彩排时,有上年纪的老人,三五成群,带着侄女孙儿,凑起热闹。艺人们相当投入,扮演每个剧中人角色,从一颦一笑,到举手投足,情节生动,加上唱腔优美动听,让忙碌一年的村民倍感轻松。演出的剧目穿越历史古今,跨越千年时空,人间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忠奸邪正,让人悲喜交加,怜悯生情,恨之莫及,爱之叹惜。这种盛行民间的传统演艺,无愧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不仅人物生动,情节丰富,而且唱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又抑扬顿挫,别有趣味。
  儿时的新年里,老天特喜欢下雪,苍茫雪野中,一队穿红戴绿的人马响锣震鼓,扭着秧歌缓缓向村场走来,孩子们跟着队伍欢呼着飞跑着,全村的男女老少奔出家门迎接,有人忍不住激动忙上前抬过戏箱。村长与戏班班头相互客套问好,村民们吆三喝四地搭台,戏台二十米见方,演员们在临时搭起的戏篷里上妆试唱。一会工夫,人已集满土台下。台上紧锣密鼓,这叫催人鼓,空旷的山乡,鼓声响彻得传遍五里三村,预示着大戏即将上演。
  戏未开场,观众直盯演员身着样式各异的戏服,使劲地欢呼,阵阵喊叫,不住赞叹。蟒、帔、褶子、硬靠、宫服、云台服、战衣战裙,璀璨夺目;就单是女旦一个头面,也有着玲珑闪烁的银泡子、鬓簪、鬓幅、六角、大顶花、边凤、鱼翅、凤挑等,暗含了女主人公曲折神秘的命运;戏服的色彩分上下五色,上五色为黄、红、绿、白、黑,又叫正色;下五色为紫、蓝、粉红、湖色、古铜或香色,又称副色;在质料上,主要用缎、绸、绉等丝织品;戏服的纹饰多种多样,刺绣也十分精美。
  戏唱起来的时候,全场几百号人鸦雀无声,那眼神那表情,跟随戏中人物,和着情节发展,跌宕起伏,神情迥然不同。演出的每折剧目,无论是诸葛亮、岳飞、韩信,还是白蛇、花木兰、穆桂英;村民们如痴如醉,又不言于表露,看到精彩处,不会如京剧戏迷们大声叫好,但会低声啧啧称赞,如一场小雨洒过。孩子们听不懂对白,对委婉悠长的唱腔也毫无兴趣,全都挤到后台,羡慕地看着演员们穿梭忙碌,探究其中奥妙。原来戏台上那些英俊威风的武生,却是个颇为俊秀的女子所扮,那唱腔高亢圆润,那扮相刚中有柔,是男人们比不了的。此后几天,这位女扮男装的女子,一定会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偶像,磁铁似的跟着看。
  新年大戏好不热闹快乐,但迎雪看戏的滋味很不好受,尽管村民们赶早穿上过年的新棉衣,披上新年的花头巾,把双手含进袖筒里,手脚依然被冻得麻木,头巾上一片水汽,眉毛一层冰霜,但仍旧津津有味地看着大戏。新年看戏确实极有景致,台下一溜儿竹椅木凳深陷雪中,人们脚下的一片雪地被压得结实,雪白,衣红,头巾鲜艳。戏台上打斗娴熟,热闹无比。那山那树那原野,洁白无垠,寂静空阔,把催戏的锣鼓渲染得叠来荡去,经久不息,山乡新年也陡然增添了几分灵气,几分生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