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动作一天重复上千次
高速收费员三尺岗亭的坚守带来一路畅通
2015年0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月29日讯(记者 郭延冉) 扬手、点头、问候、收费、送别,每过来一辆车,魏洪菊和她的同事们都会面带微笑地做出这一套连贯的动作。这套看似简单的动作每天要重复上千次,并不是件轻松的差事。脚踝受伤只是简单处理了一下,没休病假,魏洪菊像往常一样坚守在了岗位上。左边嘴角上一个疱显示着坚持带病上班给她带来的疲惫。
  他们都是高速公路收费员,一个从来没有正常假期,却连年休假都不舍得休的职业。日前,记者在莱芜苗山收费站采访了他们。
  采访当天,魏洪菊上的是白班,工作时间为上午8点15分至下午6点15分。因为苗山收费站离城区较远,为了按时上岗,魏洪菊和同事们需要早早起床去赶单位的班车;同样,下午下班后赶回位于城区的家里又格外晚了。“哪次到家都得晚上8点左右了,很少能给孩子做顿晚饭。”魏洪菊说。3岁的小孩子很需要母亲陪伴,但因为岗位的要求,魏洪菊没办法做一个称职的母亲。“下班回家晚了还不算什么,最糟糕的是冬天遇上下大雪封路或者路上出事故,被困在收费站打连班也是有发生。”苗山收费站三中队班长郭前强说。他告诉记者,苗山收费站地处莱芜北部山区,气温比城里要低,冬天的夜晚格外冷,有时空调根本就运转不起来,即便是在小岗亭里上班也非常冷,“车流量少的时候就得抓紧时间站起身来,在小小的岗亭里走动走动。”采访时,记者看到,每一辆车通过收费站时,收费员都要打开岗亭的窗户为顾客发放或者收取通行卡,车流量多时需要一直敞着窗子,屋里原本被空调提上去的温度就又降低了。”忙的时候手不停往窗外伸,都冻麻了。“魏洪菊下意识地搓了搓手说。
  连续十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待在活动面积不足2平米的小岗亭里,反复重复着几个动作和问候话语,不准带手机、刊物、食品等任何无关物品进收费岗亭,这份工作的枯燥、乏味对收费员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简单、轻松。这一点即便是作为专业军人的郭前强也深有体会。有时候,遇上不明事理的司机,一通劈头盖脸、不由分说的辱骂让他们身心疲惫,但还是只能强忍着委屈用微笑化解矛盾。
  “开始会觉得苦一点,习惯了就好了。保持高速公路的畅通、有序,我们觉得这个岗位责任重大,很平凡却也很有意义。”在收费员岗位坚守了整整12个年头的魏洪菊淡淡一笑说,她告诉记者,每当过往的驾乘人员同样给他们微笑回应,或者轻轻地道一声“谢谢”时,心里格外亮堂、温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