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寻范公洞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林之云 
  几年前,去过章丘长白山一次,几经周折,到了醴泉寺,在山上转了一大圈,却没能找到范仲淹在读书的那个山洞。没想一晃好几年就过去了。前些时,跟几个朋友提起这个念头,他们都很感兴趣。
  2013年12月15日,周日,早上不到7点,我们就从济南东外环南头集合后出发了。原计划7点45到刁镇出口,还真准时,几乎一分不差。快下高速时,正赶上日出。太阳从南面的群山中缓缓升起,一片朝霞出现在天边,我指给朋友说,长白山就在那片朝霞下面。
  这次是从另一个方向去的,不一会儿,就先看到了醴泉寺。因为是冬天,山里空荡荡的,寺前和村子里不见一个人影。
  冬天的山光秃秃的,别有一番景致,一切都在衰败和即将衰败之中。视野却好得出奇,走在山坡或者山岭上,目光所及之处全都看得清清楚楚,不像夏天和春天,茂密的树木花草常常遮住视野。
  走了很远,仍没见前面领头的老袁往下拐,心里就知道,范仲淹的洞已经错过了。也许,下山的时候还有机会去看看。我也只能这么安慰着自己。
  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大片芦苇,它们在风中摆动。而那个地方,也正是我们此行经过的最危险的地段。山的坡度大约有六七十度,人基本很难稳当地站住。
  这些年来,去过那么多山,在这么陡峭的坡度上长时间攀爬,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这时候,对面的山峰上,出现了一队人,是另一拨驴友。之前,曾看到过两个人,沿着山脊,在休闲地走动。山脊呈白色,有着缓慢的坡度,那两个人,悠悠然就不见了。而眼下看到的这批人,陆陆续续有十多个。
  我看到,在他们身后,山体上的草起了火,向着山头的方向蔓延。看样子,应该是他们点燃的。或者,是他们丢弃的火种引燃的。
  继续再往上爬一段,山更陡峭了。草丛中,隐隐有点儿路的形状。草很多,干枯的草根滑得厉害。再往上,快走不动了,也不敢走了。如果再往前,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绕过山头,走到那拨人来的路上去,或者找到别的路下山。最让人担心的是,有的地方是上得去,却下不来。稳住神,回头向下望望来路,这种担心就变得更加强烈。
  反复讨论了一阵子,我们最后决定放弃。刚开始往下走的时候,我们只能背靠山体,慢慢往下挪动,大部分地方都还需要四肢并用。
  我们盼着能够早点见到当地的人,好告知他们山上着了火,下山的途中,却始终没能如愿。
  在离山下不远的一个小小山凹,我们回忆了一下老乡说的那个山洞,应该就在这附近。从山凹处往另一个方向,下去几十米,有人喊了起来,他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那个山洞。
  洞旁的石壁上,镶着块很小的石碑,上面刻着“范仲淹读书洞”。山洞不大,最多有一两米深,洞口上方的石块呈现出方块状的剥落,每次剥落的面积都不大。有人说,也许是自然剥落,也可能是人工所为。也有人猜测,可能开始时洞穴比较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也有人说,那么多年了,不一定真的就是这个山洞。
  洞的前面,还有一道小小的山沟。过去,那里应该有水。
  范仲淹当年读书的时候,想到的事情肯定很多,但有一点他应该不会想到,他曾经无意间找到的这座山这个洞,多少年以后,会成为另外一些人旅行的理由和目的。
  下到山脚,我们赶紧把山上着火的事情告诉村子里的人。听到消息的人似乎已司空见惯,没有吃惊和着急的表情。再后来,我们在山路两旁的石墙上看到,每隔不远,就有警人耳目的防火标语。看来,这里的山火,可能是经常发生。
  找到了范仲淹读书的山洞,算是了却了一桩经年的心愿,但在返回的途中,一直没有兴奋与慰藉的感觉。因为,对山火的担心和疑虑,又重重地堵上了心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