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植树节,当年种下的爱心树长得咋样
过半爱心树需重新栽种才能活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泰安3月11日讯(记者 王世腾) 12日,又逢一年植树节。11日,记者回访市内部分公园、林场、小区,找寻市民曾经种下的爱心树苗。调查发现,因种树方法不对,缺少后期进一步抚育,植树节过后部分树木“春天种,夏天黄,秋天死”。在徂徕山林场志愿者种完树后,大半树木都需要林场工人重新栽种、浇水。
11日,在徂徕山春阳坡区域,前年植树节期间,众多志愿者参与种下的爱心树如今已有10公分粗。记者巧遇正在寻找当年“亲情树”的刘先生。“前年种下树的号牌早已摘除,数百棵树里无从辨认。”刘先生说,找不到当年种的树了,也不知是死是活,当时种完树就走了,这是种完树第一次回来看。
“志愿者们种的树,林区工人都会巡视、整理,一些种得不好的,再重新栽种、浇水。”徂徕山林场工作人员说,很多市民都是第一次参与植树,在方法、方式上难免参差不齐,这也导致新种下的树苗成活率不高,“最明显的就是树坑挖得不深,植树根基不稳,这种情况占到一半左右。”工作人员说,为此工人们事后需重新翻种。该工作人员坦陈,因为无法全部照料,也有部分树木枯死。
在环山路的梅园,市民冯先生趁着植树节,特地带着孩子来到了前年种树的地点,却意外发现树苗早已“不翼而飞”。追问园区工作人员,父子俩得知由于当时种植方式不对,加上后期维护不及时,树苗种下不久就枯死了。父子俩显得很失望。对此,园区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无奈。工作人员介绍,环山路此前还接受市民或者团体前来义务植树,但由于人力有限,对于已经种下的树种,往往不能及时“跟进”养护,从而导致树苗枯死,植树成活率仅在60%左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