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了的古运河
2015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黄晓岭

  当你走在湿地白云湖的云湖北路(又名水老路,十里长街,因今村村相连而称)时,你会被沿途的村名弄得迷惑不解,连河的影子都没有,怎么村名叫码头呢?什么郑家码头、韩家码头、靠河林、李家码头、黄塘(塘:水边的意思)。当地上了年岁的人都知道,这里古时曾流淌着一条运河——赵家运粮河。
  在黄家塘与李家码头之间依稀还可以看到古运河的两岸,河宽200多米,其他地方均已看不出河床。从河底挖出的土中发现,有发了白的小獅螺,从中可以推断当时这条河该是水草丛生、清澈见底的。从表层的土质是砂质这一情况不难想像,该河可能是某河决口,冲击河床,堵塞了河道,年久断流迷失,也许是黄河决口的成因,也许是南部山洪等等。不过明朝时该河是淙淙流水的,因为两岸的这些码头是明朝洪武年间从河北枣强迁徙来后才定名的。为什么叫赵家运粮河呢?什么时候开凿的?据当地的老人讲,传说是在北宋年间开挖,是赵光义下令开凿的。陆地运皇粮不方便,开凿运河是为了运各地税粮的,所以叫赵家运粮河。它向西穿过历城唐王老僧口老北大桥向西北而去。在当时与赵王河、巨野河汇集(当时小清河从华不注向北驶入大清河)与大清河支流相通。它向东流经老僧口、黄塘、李码、韩码、郑码,到水寨与绣江河相通。
  然而从网上相关济南历史得知,在提到老僧口的历史中,说此河称赵王河,凿于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当时老南与老北没有桥,一老僧行船摆渡来往行人,故改名老僧口(原名太平镇)。由于它上游与赵王河曾相通而为此也称赵王河。至于它凿于何时,济南相关历史材料介绍:它凿于唐武德年间,不过据《历城文史资料》看,老僧口大桥始建于唐朝初,看来唐朝该有此河了。那时没有小清河,赵家运粮河是那时大清河以南一条主要航运河道,当地居民认为可能是北宋年间赵光义又下诏疏通了该河道,所以当地人才称这是赵光义开挖的。
  因为至今没有找到它的正史资料,所以把网上与民间口头上的资料罗列出来让读者自行参考,至于那些更确切些的历史材料,有待进一步考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