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爱心手术室”启动第六台爱心手术
中枢神经上,名医摘肿瘤
2014年05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19日讯(记者 宋佳) 为了省钱给家中老人治病,招远42岁的臧洪刚强忍疼痛四年多没舍得花钱医治,不想就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儿子即将迎来中考时,臧洪刚被诊断出椎管内肿瘤(本报5月16日曾予报道)。19日,本报联合烟台山医院为他启动第六台爱心手术,手术历时2个多小时宣告成功。
  19日早晨8点多,臧洪刚躺在手术转运床上,不时地安慰着妻子巨香芬说,“没事,很快就回来了,等病好了,还照顾你们娘俩和家里三位老人。”巨香芬听后泪如雨下。
  由于臧洪刚家里经济条件困难,本报联合烟台山医院启动第六台爱心手术,手术由本报“名医爱心联盟”成员、烟台山医院副院长、大骨科主任沈炳华主刀,上午9点左右手术正式开始。
  沈炳华介绍,“从中枢神经上摘除肿瘤容不得半点马虎,患者肿瘤生长的部位为神经非常丰富圆椎附近,稍有不慎便会影响患者运动、感官神经。”手术在沈炳华小心翼翼的刀法、脊柱外科主治医师王磊升的配合下,在历时2个多小时后,宣告成功。
  看到推出手术室的臧洪刚,巨香芬泣不成声,臧洪刚的大哥由衷感慨,这是为老百姓搭建方便的就医平台,感谢媒体、医院的帮助,今后一定会帮忙多宣传爱心手术室的活动,让更多治不起病的老百姓受益。
手术难度>> 脊柱上开口3厘米 分14次取出肿瘤
  19日上午9点10分,经过两次准确定位后,手术已经完成对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的切开,开始去除椎板等组织。
  “准确定位能减轻创伤,因此肿瘤长约3厘米,相当于一个椎体的长度,手术需要在脊柱上开一个3厘米的切口,之前都是粗活,里面才是见真功夫的地方。”沈炳华微微皱着眉头说。这是整台手术最后一句解说,剩下的时间沈炳华都在聚精会神地分离肿瘤、神经、血管。
  臧洪刚的核磁共振结果显示,他椎管里的肿瘤质地不均匀,说明肿瘤质地软硬不均匀,因此每一刀下去的力度都要精细掌握,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由于患者椎管内的肿瘤长度约有一个椎体那么长,肿瘤几乎将整个椎管横截面都挤占满,因此手术还是有难度的。”术中,沈炳华的话一再被验证,神经、血管、肿瘤盘根错节的交织在一起,最终肿瘤被切割成小块分14次取出。
费用减免>> 采用丝线缝合 减免3000元费用
  手术后,沈炳华告诉记者,一方面考虑到患者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为履行“名医爱心联盟”的责任,已经征得院方许可,不仅此台手术费用全免,也适当减免了一部分其他费用,合计3000元。
  此外,还节省了一部分手术成本。“一包丝线仅2.5元,可以完成整个伤口的缝合,但是如果采用可吸收的缝合线,每条缝合线的价格是68元,需要用2条。”沈炳华说,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着实应该考虑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据了解,虽然手术直入中枢神经,但是由于手术定位准确,采用微创理念,预计臧洪刚在手术后一周可下地走路,12天便可以拆线,3周之后可以完全恢复。
  躺在病床上从麻醉中渐渐恢复意识的臧洪刚握着记者的手说,“感谢媒体和医院,等能重新站起来,一定好好感谢你们。”妻子巨香芬听后握着医生的手说:“感谢你们让家里的‘顶梁柱’能直起腰板生活。”
 本报记者 宋佳
  第六期爱心手术室
参与名单

  每一台爱心手术的成功,都离不开手术参与者的密切配合,特此记录第六期爱心手术室参与名单:
烟台山医院副院长沈炳华
烟台山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王磊升
烟台山医院麻醉师李杰
烟台山医院巡回护士尹静
烟台山医院洗手护士徐维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