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语
都是回忆
2014年07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静
  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的日子,这场失败的战争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满眼伤痛。曾有人作比,一头大象被蚂蚁绊倒,还惹来了一群蛇虫虎豹垂涎分食,人们对于大象的虚弱、蚂蚁的阴险,总难以释怀,故而,中国人守着这道伤痕,有着太多的耻辱与反思。
  甲午海战历来被看成清末短暂中兴后走向没落的转折点,也触发了国内改良派、革命派的对抗开关。就战争本身而言,甲午之战确是一个转折性战役,而这场战争的中方主角、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海军可谓成在威海,败也在威海。日军在荣成湾登陆后,短短一个月时间,便一路大胜,兵临刘公岛,将残余的北洋海军围堵在威海卫基地,连战连败之后只能坐视北洋水师覆灭。北洋海军由兴到衰,甲午战争悲中有壮,“人文齐鲁”从本期开始推出“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专题,为读者开启一扇窥视历史细节的小窗,今天刊登的《孙滚子除夕夜显威白马河》一文讲述的是在山东海域白马河之战中,清军获得了“小胜”,要知道,这可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陆军将领以少胜多的首例:战胜了三倍于自己的敌军!虽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败局,却初步稳定了清军在朝鲜战场和中国境内连战连败、几乎全线崩溃的混乱局面。我们知道,在山东,有很多研究甲午海战的学者和爱好者,希望大家不吝赐稿,为读者们讲一讲甲午海战中发生在山东的那些人那些事……
  另外,本期B2版还有一篇容易令人触碰回忆的文章——《千女支疆》,回顾了建国初期昌潍地区动员妇女支援新疆建设的历史。曾在《读库》读过一篇《支边去》,讲述的是当年上海人穿军装的新疆梦,“离开上海,对他们就像是一次秋游”。无边的大漠和繁华的上海,两个原本风格迥异的地方,因为一个特殊的年代,成就了这样一段独特的记忆。不同的是,《支边去》用了大量的细节与回忆,就像是一篇“伤痕报告文学”,而《千女支疆》显然更符合“走进档案”专栏的定位,少了催人泪下的回忆,却有当时支疆下达的文件、严密的选拔程序与精准的数字等记载。初读觉得有些平淡,但这的确是作者手中掌握的历史——“经过组织,实际报名人数达到1533名……确定支援新疆建设的妇女为1402人”。1402人,想想看,这个数字一边牵动着家乡父母的多少思念,另一边又会引发出天山脚下多少个新家庭的悲喜人生。无论是“八千湘女上天山”还是“八千鲁女嫁新疆”,故事不同人生各异,读完的滋味也显得特别复杂。读读别人的故事,再过自己的生活,也许更踏实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