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母亲的脆弱
2014年07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钟倩
  今年过年,还没出正月,母亲的右腿疼得不能下地走路了,我坐在轮椅上整天码字,生活起居都是母亲照顾,面对这个突然状况我束手无策。找亲友带她去医院,医生说她是长期劳损导致腰椎间盘压迫坐骨神经,再严重些要手术。母亲一向很泼辣,可这次得病后她好像换了个人,脆弱得像个孩子。白天打吊瓶、扎小针,她不住地喊疼;晚上睡觉,传来她疼痛的呻吟声,长一声,短一声的,“妈啊,别让我疼!我疼怕了!”我听得心里一阵紧一阵松的,说不上来的滋味。
  经过治疗,母亲的病情没有多大改善,疼痛反反复复,她泄气地说,“花了好几千块钱还治不好!我不治了!”她情绪不稳,吃不进饭,我心神不宁,写作也乱了套。上网查询治疗常识,四处打听各种疗法,恨不能让她一下子好起来。她急,我比她还急,让她锻炼走走,她没走几步便停下来,嘴里嘟囔着说“怕摔着”。我忍不住大发脾气,大声地说,“你不能坚强点吗?咬牙坚持一下!”说完,我立马后悔,可遇到她抹泪软弱的时候,我还是这样“犯错”,那种复杂的情绪使我欲罢不能。
  朋友告诉我,她的母亲也是这种病,吃药打针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好心情。父母得病后心都会空下来,失去重心,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儿女的支撑。“你照顾不了她没关系,但应多给她一些安慰,她很需要的。”
  听到这里,我内心的愧疚感排山倒海般涌来——我光想着找什么名医或者药方让妈妈尽快康复,光想着多写文章赚稿费让妈妈有良好的医治条件,到头来却忽略了她的内心需求,实在太不应该了。
  接下来,我克制情绪,暂停写作。见身体恢复得较慢,母亲着急上火,怀疑治疗不对症,我很耐心地宽慰她说,“病得在身上,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康复要有一个过程,慢慢来。如果急能治好病,咱一块儿急,你说能管用吗?”母亲不住地点头,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眼看到了复诊的日子,她说什么也不去,我知道她是心疼花钱多。苦口婆心做了几次思想工作,她仍然不去,我急得团团转。
  后来,我想起一文友说过的事情。她的母亲没有工作,节俭惯了,平时生病买点药吃,坚决不去医院,后来查出患上癌症,住院期间花了好几万,庆幸的是手术之后没有大碍,劫后余生她的母亲感慨万千。我把这些讲给母亲听,最后说道,“你治好了能够照顾我,我是有妈的孩子,如果你病倒了,我会掉在地上没人管,写再多的文章也没有意义!哪怕是为了我,你也要配合治疗,好吗?”母亲的眼睛湿了,我强抑感情,没有哭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去复诊。
  治疗的这段日子,我停下手头的写作陪着母亲。我发现,她的需求很少很少,只是渴望我能够积极地回应她,和她多说说话,为她打打气;我发现,她说话的时候,眼睛总是盯着我的脸,谨小慎微的样子。在她那里,我的说话语气和态度原来是那么重要。在她心中,我是她最好的药啊!
  经过四个多月治疗,母亲的病情大有好转,我欣慰不已。那天外出,母亲走在前面,朋友用轮椅推着我在后面,看着她那瘦弱矮小的背影,我突然觉得很是陌生,鼻腔里一阵酸涩。我暗自下定决心,今后要多陪母亲,保证她不孤单,不再让她一个人独自面对脆弱。
  母亲这次生病,我悟出两个道理:尽孝人人都会,但是方法不当,无视父母的心灵需求,会弄巧成拙;父母老去,他们最需要的不是生活上的丰裕,不是花不完的金钱和吃不完的营养品,而是儿女们细心而持久的陪伴,懂得他们的脆弱,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