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所产贡砖筑起明清紫禁城
近400座贡砖砖窑仅剩下10座
2014年07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清代临清窑制花砖。
  临清博物馆市民捐献的船员证。
  “临清贡砖雕刻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制作砖雕。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王传胜 杨淑君                                      
  明清时期,临清沿运河一线和中洲古城内都出现了一些以运河流通为依托的手工业生产,并且渐成规模、形成特色。这其中,既有官办手工业,也有民间手工业。
  官办手工业一般都分布在运河岸边,贡砖烧制、铸造钱币等。尤其是贡砖,史载,明清两代修建北京紫禁城、明十三陵和清东、西陵,用的砖绝大部分是临清所制。沿袭至今的临清贡砖制作技艺已作为国家非遗项目加以保护和继承,临清贡砖雕刻工艺也被列入临清市非遗项目。
【贡砖】 明清贡砖砖窑近400座
  一句“万座皇窑清烟袅”描述明清时期临清贡砖厂密布的宏大场景。“明清时砖窑近400座。”临清市博物馆馆长魏辉介绍,为方便运输,明清时期,临清砖窑都依运河而建。从今临清城区西南15公里的东、西吊马桥到东、西白塔窑有窑72处,东、西白塔窑有窑48处,张家窑和河隈张庄有窑72处,共计192处。每处窑址有窑2座,共计384座窑。
  临清现存贡砖厂已不足十家,再难企及明清时期。但在各地修复古建筑和建造仿古高档别墅区的大潮中,各贡砖厂的贡砖供不应求,很多大订单因为砖厂规模有限不敢接单。
  钞关旁边,一块刻有“临清贡砖雕刻艺术中心”字样的砖雕镶嵌在墙壁内。走进院落,随处可见大小不一、花型各异的贡砖砖雕。49岁的牛丙华正拿着刻刀雕刻一块花纹为“乾隆通宝”的方形贡砖,“这批砖雕订单有500块,是一家公司私家订制的,纯手工雕刻,很费工夫。”因为规模有限,砖雕厂也经常推掉一些大订单。
  史载,自明永乐起,成祖朱棣为了迁都用了十五年时间在北京大兴土木,营建皇家宫苑城池。临清官窑砖业即创设于此时。明清两代修建北京紫禁城、明十三陵和清东、西陵,用的砖绝大部分是临清所制。
【铸币】 为官方铸币前后近500年
  钞关院内,一块老石碑立。魏辉说,这是《重修户部分司公堂记碑》,记载当时钞关不光征收船税,还铸新币、熔铸官银。“早在明正德年间,临清就开始铸钱。相当于现在的印钞厂。”
  雍正年间,临清“宝临铸钱局”裁撤,但铸业并没停,而是开始铸“宝济铸钱局”(山东省铸钱局)制钱,管理机构也改名交“临清官钱局”,在后关街碾子巷。现在宝济局的制钱在济南很难找,而在临清却遍地是,有时候还有窑藏出土。
  “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原临清市广电局副局长靳国军背诵了一首康熙年间的诗,“诗中包括当时国内的24个铸钱局中的20个局名,第三个字“临”就是临清州局。”其它铸局都设在省城或县府,只有临清设在州县一级,说明明清两朝临清有很重要的社会、经济、文化、军事地位。
  靳国军说,从明正德15年到清末(1520—1911),临清铸币、做官银前后延续了近500年,铸银、钱亿万。
  时光回到明初,临清那时是漕船修造基地。“临清的卫河船厂和南京的龙江船厂、淮安的清江船厂,是明朝最大的三个船厂。”临清运河文化保护协会的刘英顺说,古船厂给临清留下的印记是与古船厂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老胡同。
  《漕船志》记载,“永乐七年(1409),淮安、临清肇建清江、卫河二厂。”也就是说,临清造船厂在1409年建厂。当时的规模很大,除了总厂的二十多间房屋外,从南厂街向东依次分布有18个分厂。
  船厂大,工匠也多,据记载,当时的工匠有2184名,大部分不是临清本地人。而临清也形成一批有卫河船厂工匠特色的街巷。临清有很多专门为古船厂提供“零部件”的作坊街巷。
  嘉靖三年(1524),卫河船厂被裁撤,并入淮安的清江船厂,随后沉寂数百年。
  数百年来,临清都是漕运大码头。漕运停止多年后,临清河上还能见到各种样式的船只,最常见的是漕船,叫粮划子,大的能装上千石粮食。经过临清的船只每年约有3000艘,临清造的船约占7%。如今临清市民贡献的陈列在临清市博物馆的一张卫运河的“船员证”,从其制作之精细,也可略见当时临清运河航运的兴盛。
【造船】 “临漂”聚集成工匠街巷
  如今的胡家湾船厂已经不可寻,但在卫运河河边散落着众多精美瓦片,令周围的村民们不时能“淘宝”。当地部分村民家中有淘到的精美瓷器碎片。临清三和博物馆内还陈列着众多胡家湾出土的瓷片。
  “胡家湾实际是一处遗物丰富的古瓷窑址。”马鲁奎说,元代以前,卫运河是会通河开通前的运河河道。而瓷器不便于运输,容易碎掉、坏掉,“靠着卫运河烧窑,好运输。”
  “临清并没有瓷土,但却有磁窑烧瓷,瓷土应该是从生产瓷土的山上运送过来。”马鲁奎介绍,这些古瓷窑存续时间很长,应该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形成相当大的烧造规模,直到元代才逐渐废弃。这处古瓷窑的年代可溯及唐宋时期,有望填补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空白。
  瓷窑遗址最初在1972年对卫运河退堤展宽、裁弯取直工程时暴露出来的。遗址地表遍布陶瓷器物残片。
  经考古学者考察,临清胡家湾古瓷窑遗址在河道中呈带状,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公里,河床中心距河坡两地西北至东南向宽60米。该遗址距地表6至7米,占地120000平方米。瓷窑陶器造型美观,品类齐全。在遗址的北临大王庙附近发现有青花瓷器,多为碗盘器,是元代的典型器物。
【瓷窑】 唐宋形成规模 元代逐渐废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