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沂蒙山到滨海
——罗荣桓和115师在山东抗战的岁月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苗得雨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政军领导中心在鲁中的沂南,约三年多。1941年底至1942年初移向滨海的临沭与莒南,三年半。罗荣桓和115师在沂南,住的时间较久的地方是留田。在滨海,住的时间较长的是莒南十字路附近的石泉湖和东、西良店。我的老岳父曾经常说起当年民兵守卫一些老首长的故事,那时他是民兵队长,后任支部书记。1945年8月省战工会更名省政府后,都一齐移到大店村内,直到鬼子投降后的9月去临沂。
  日本鬼子从1939年起,就重点“扫荡”沂蒙山,其中1941年和1942年最凶。1941年,侵华日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指挥五万多人,对沂蒙山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1942年,侵华日军华北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二至三万人,搞“拉网扫荡”。这两次“扫荡”,都十分残酷,我们的损失也大。1942年是沂蒙山根据地最困难时期。还剩“东西一条线,南北十里宽”,被形容为“一枪能打透”那样一点地方。
  1941年11月3日夜,蒙阴的鬼子四百余,不走村庄走野坡,长途偷袭马牧池山东纵队司令部,半道上被兴旺庄民兵发现了。民兵以为全是汉奸,挡住打了三个小时,鬼子以为遇上了蒙山支队,也认真地和民兵打。此时住这村的山纵通讯员公茂和急去司令部报了信,鬼子蒙蒙亮包围时,司令部人员已基本转移出去。只是到了第一个集合点西北的归山,遇上了鬼子埋伏,当改向东北黄山子第二个集合点,又遇上了鬼子的埋伏。
  11月5日夜,几股鬼子向留田115师驻地包围。罗荣桓在驻地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说事不宜迟,今夜一定突围出去。向哪突?向北,那里是国民党地盘,刚发生过摩擦;向西?那里敌人已有了里三层外三层;向东?敌人估计我们会突围向滨海,是他们的重点防守地带。向南突,向鲁南,那里是敌人的后方,兵力空虚,倒可能是安全地带。决定了,便率师部机关与部队二千余人,悄悄过汶河,沿河边山脚,巧妙地通过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一枪未放,一人未失,突到了费东县的汪沟一带。在那里住了一段,月底决定一部分精兵打回根据地,不让包围留田扑空的敌人久久摧残百姓。罗荣桓与代师长陈光领一部分精兵,去打绿云山,拔除刚安在那里的据点。师机关人员与山东分局及抗大一分校等,转移向大青山。罗嘱咐他们要向大青山以东,在临蒙公路两边,看见西有敌人往东去,东有敌人向西回,我们打绿云山回来正好接应。他们派人探好大青山里边没有敌人,便向了山里。不料敌人正埋伏在那里。他们接着向西南突围,又恰是敌人重兵所在。这次突围损失大,战工会秘书长陈明、刚写过《无声的战斗》的国际友人希伯以及姊妹剧团团长辛锐等,都在那次突围中牺牲。
  罗荣桓与全部突围出去的人员,在天宝山一带停了停,便决定一齐转向滨海。要越过沂、沭两道河和临沂到沂水、临沂到莒县两条公路,大家一批批走。罗帅是一个骑兵班护送。我采访了曾给罗帅当过勤务员的王汇川老友。汇川说,罗帅他们这一拨,在走到临沂北面的时候,望见东面远处来了大股敌人。他们连忙换上缴获的鬼子服装,有两件呢子大衣,罗荣桓穿上了一件。然后从容地向西,又往南,再往东,绕过了大股敌人。敌人远远望见他们,没有异样反应,可能以为是自己人,各有各的任务,各走各的路。罗帅他们就这样从鬼子的眼皮子底下,安全地通过了。
  1942年鬼子“扫荡”沂蒙山,头目冈村宁次鬼点子多,让特务在济南放风说将“扫荡滨海”,这情况被我们的地下工作者获知。敌人又二次放风,我们的情报又二次传到滨海。住甲子山附近的山东地方党政领导带领大队人马转移向沂蒙山,结果陷到了敌人拉网扫荡的网里。当时罗帅想,敌人“扫荡”从来没有预先通知,这次一再通知,蹊跷,他和115师领导机关原地未动,结果平安无事。
  1943年,住在莒南一个山村的罗帅得了尿血症,听说江淮有个泌尿科专家,便决定去那里医治。罗躺在担架上,指挥着又巧妙地通过了敌人三道封锁线,最后一道是大运河的陈道口,顺利去了陇海路以南,治好了病,又连忙返了回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