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青岛军火库惊天大爆炸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于建勇
  “轰!轰!轰!……”随着一连串惊天动地的巨响,顿时血肉横飞,瓦砾遍地,许多房屋被夷为平地。这就是66年前发生在青岛的大爆炸。时间:1948年3月9日上午11点多。地点:商河路秘密军火库。这是青岛历史上最大的军火库爆炸案,文史专家王铎在《青岛掌故》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直接受灾户竟达1007户,倒塌房屋2000余间,当场死亡90多人,重伤92人,轻伤236人,其余灾民无法统计。”
军火可以武装两个步兵师
  对于商河路的地理方位,许多人并不清楚。不过,这里有个地标性建筑:大港火车站。军火库位于商河路29号(一说37号),在大港站以东约百米左右。军火库内,有抗战胜利后日本的剩余军火,还有国民党第八军进驻青岛时的调拨物资。据说,这里的军火可以武装两个步兵师。
  这座军火库是国民党青岛第三军火库,归李弥部队所有。李弥(1902—1973),云南腾冲人,黄埔四期毕业生,时任国民党第八军军长。大爆炸这天,李弥升任第一绥靖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兼青岛警备司令丁治磐为之庆贺。李弥在青岛咖啡店(今青岛饭店)大宴宾客。剧烈爆炸打破了宴会喜庆的气氛。李弥大惊失色。不多时,宴会草草收场。
  青岛市人心惶惶,谣言纷传。有的说共产党打进来了,有的说苏联飞机来轰炸美国军营了。而国民党市政当局对外的解释是,这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所为。
军火库主任监守自盗
  爆炸发生后,青岛码头一对男女正在焦急地等待,因为轮船马上就要启程,没想到却等来了捉拿他们的士兵。不过,这两人不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男的叫刘子辉(一说刘应辉),是这座军火库的留守主任,一天前刚刚卸任,女的是他老婆。
  接替刘子辉的是他的老相识、第八军独立旅军官李贵。这次人事变动乃李弥所为。因为李弥风闻刘子辉手脚不干净。的确,刘子辉吃喝嫖赌,尤喜抽大烟,要满足这些欲望,光靠那点津贴根本不够,于是他找到一个发财的路子:倒卖军火。
  所有交易都是在海上完成。据青岛文史专家王铎介绍:“当时他们主要有三条路线,第一条是从大港(或小港)出发,经胶州湾、大沽河往外运输;第二条是从大港(或小港)出发到海西(今黄岛沿岸)进行运输;第三条则是通过胶州湾外海直接到烟台等地。之所以走海路,是因为陆地上既有解放区又有国民党占领的区域,可能随时被发现。”
  刘子辉也不是什么军火都敢倒卖,他主要卖一些轻武器,重型武器目标太大,容易暴露。“至1948年3月初,刘子辉已将军火库中的所有军服、轻便枪支、弹药倒卖一空,剩余的全是重型炮弹和炸药等。”
  此事被李弥察觉,于是安排李贵前来接替。3月8日,李贵由烟台来青岛,与刘子辉办理交接,刘子辉当即将钥匙交给了李贵,并约定第二天上午8点,一起到军火库清点货物。
急于潜逃,却因忘带船票落网
  刘子辉回去和老婆一商量,怕事情败露,当即买了第二天去上海的船票。9日一大早,刘子辉对李贵说,自己有些东西忘在仓库里了,李贵没有任何怀疑,就把钥匙交给了他。刘子辉交回钥匙,走后没多久,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就发生了。谁也没想到,刘子辉在军火库里安置了定时炸弹。
  如果不是一时疏忽,刘子辉可能真的逃走了。事情偏偏就是这么凑巧,因走得太急,他把船票忘带了。刘子辉急忙派勤务兵去取,正撞上前来捉拿他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张其先。就这样,刘子辉落入法网,不久被押赴烟台枪决。
  监守自盗的刘子辉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却害苦了周边死伤惨重的居民。为了赈济灾民,当时在青岛很有影响的“欢声国剧研究社”曾组织京剧票社举办“救灾义演”7天。由于军火库周围民房全被炸毁,当局在四方建了一个新村,用以安置灾民,于是也就有了“炸了军火库,有了建国村”的说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