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人生路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江清波

  一年一度的高考过去了,我的思绪也回到了几十年前,唤起了我高考那段时间平凡中带着紧张焦虑,而又艰苦卓绝的往事回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重点高中学生学习气氛的紧张严肃程度与今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家长尤其农村家长,更是把考上大学当成考生转变人生命运的唯一出路。那个年代,全国高校数量和招考人数都比现在少得多,参加高考真可谓是千军万马争闯独木桥。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七月7、8、9日三天,有学子便戏称七月为“黑色七月”,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高考前的学习生活异常紧张、高压。我的学校坐落于唐王山前,202省道旁边。每天早晨东方的鱼肚白还未露出时,同学们就已经排着队伍沿着202省道与学校之间跑一个来回了。早自习两节后,便是稀饭加窝窝头式的早餐,然后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晚上三节自习。午饭和晚饭便是稀汤寡水的青菜配上窝窝头,偶尔是馒头,条件非常艰苦。古人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同学们就是秉承着这样的信念,每天穿行于书本间,追随先贤,对课本中的每一页内容都铭记于心如数家珍。
  学校的宿舍是一片小厢房,床是用铁架、木板搭在一起的通铺,同学一个个紧挨着躺着,被褥搅在一起,时间长了就脏兮兮的。晚自习后,来不及洗漱便赶紧钻进被窝里。有兴奋的同学睡不着觉,便说一些悄悄话,南来北往的同学多故事也多,你一言我一语就说到兴致上。黑暗中忽然传来一句熟悉的声音“快睡吧”!吓得几个说话的同学惊慌失措立马鸦雀无声,原来是班主任在督促学生早点休息。班主任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对我们,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关心。现在老师已不在人世了,那满天下芬芳的桃李找不到老师倾诉当年的师生情谊,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悲伤与心酸。
  那一年高考烟台地区考生多,总体成绩又强于全国其他地方。不知是出于平衡地区差异的缘故,还是节俭资源选拔精兵强将,创造更好的名誉。我们在全国高考前一个月里,连续进行了两次练兵式的残酷预选。落选的同学没有资格参加全国统考,黯然神伤提前毕业回家了。也有同学不甘落后,找关系参加了外省高考,反倒因祸得福考到名牌学府,因为烟台地区的录取分数线远高于全国其他地方。
  十年寒窗苦,梅香甘自来。遥想当年,负箧曳屣,奋发致学,终得以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而今由于社会、人生变革等种种原因,自己沦落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想到这里,不由得悲从中来,泪落两行,常感愧父母,羞于恩师。遂提拙笔,感怀过去,瞻望未来,愿天下满腹经纶之莘莘学子金榜题名,学以致用,心怀家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