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留存我心中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牟洪涛

  1958是个不寻常的年代,发生了许多不寻常的事。虽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些事情依然镌刻在我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
  口号喊得很震撼。各行各业都“大干快上”,工业战线喊着“以钢为纲”,全民大炼钢铁;农业战线喊着“人定胜天”,大放“亩产万斤粮的卫星”;上上下下都喊着:“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吃食堂热闹非常。记得在食堂吃第一顿饭的场面相当壮观:一个生产队30多户人家统一到食堂吃面条。食堂门口摆了6个盛着面条的大盆,每人拿个碗筷,边盛边吃,都在当街吃,不准带回家。当时自己想法幼稚,只顾得高兴:一是感觉以后家里不再做饭了,放学不用再给家里拾草烧,可以尽情地玩了;二是开始吃得比在自家吃得好,又热闹。只可惜是食堂越办越糟糕,既浪费了粮食,又吃不好,不到半年就办不下去了。
  粮食产量靠想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产量是拍脑瓜臆想出来的,动辄亩产几万、十几万。一位完小的老校长讲过一件事,今天说出来挺搞笑的:当年,他到上级汇报学校种“丰产实验田”的情况,当时的气氛下,壮着胆子预报小麦亩产三千斤。没有料到,其他学校预报的小麦产量都在万斤以上。那年头时兴插旗,预报产量在万斤以上的学校发给红旗,他预报的产量不达标,被挂白旗。出门后,他越想越不对,立即返回,把小麦预报亩产由三千斤改成三万斤,白旗立马给换成了红旗。
  大炼钢铁用土法。为了大炼钢铁,土法上马,自建小高炉。没有原料,收集废钢烂铁,再后来把有用的铁器也都送去冶炼了,做饭的铁锅除了食堂留下几口大锅外,其余的也都砸碎回了炉。记得我们家当时带铁器的东西全都被送去炼钢了,连一根钉子也没有剩下。炼钢没有焦炭,燃料不足,用木材代替,上山伐林,拆除门板,满足炼钢需要。结果,由于技术水平不达标,炼出的是“狗屎铁”(老百姓说法),没什么用处,造成极大的浪费。
  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麻雀)打人民战争。男女老幼齐上阵,轰轰烈烈,令人震撼。据传,当年的莱阳县发一份除四害战报,大意是:莱阳境内的麻雀已经基本消灭光,最近发现一只漏网麻雀逃窜到北部的栖霞县境内,请栖霞人民协助捉拿。至于这是否真实,现在是无从考证了。后来四害之一的麻雀换成了跳蚤,差点遭灭绝的麻雀被大赦,少数漏网者得以繁衍至今。
  学生当起了“童工”。那年,刚上小学四年级,当时吃住在学校,停课学工、学农,支援经济建设,学业也给荒废了。为了支援大炼钢铁,每天老师带领我们走3公里,翻越一座小山到山后大河边淘铁砂。每人一把木瓢,装上水中的流沙,像淘米一样,用水将沙粒淘去,留下一点黑色铁砂。秋末冬初,我们的小手被冻得通红,还要坚持干下去。老师还组织我们刨坟起砖,然后每人背着四块砖徒步走四十多里送到英灵山,支援那里的铜矿建设。
  1958年到底是怎么了?不要说自己当年是学生,年纪还小,就是村里的大人们也不甚清楚,那些事曾经困扰了我许多年。若干年后,才明白过来:那是“假、大、空”泛滥的年代,是瞎指挥、高指标、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行为衍生出来的事情。好在噩梦早已醒来,我们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