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警方开展诈骗安全防范宣传活动
如何识破诈骗迷局?情景剧教给你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诈骗安全防范情景剧播放现场。 本报记者 邓兴宇 摄
     本报菏泽7月23日讯(记者 邓兴宇) 22日晚上,大剧院牡丹广场一场特殊的情景剧放映吸引了众多在此散步休闲的市民。“用这样的方式宣传诈骗安全防范真的不错,让我们老年人一看也知道怎么回事,尽可能认清各种诈骗行为。”67岁的王利民一边看着情景剧,一边告诉记者。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网络的广泛应用,诈骗犯罪的种类和手段也日趋多样化,而且电信诈骗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犯罪活动,大多跨地区甚至跨境作案,且犯罪分子分工严密,反侦查能力强,导致案件侦查难、破案难、追赃难、打击难,因此,预防无疑是最好的方法。”据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宣传民警李警官介绍,为提高广大市民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开发区警方在加强诈骗犯罪打击力度的同时,整理编辑了20余种诈骗手法的情景短剧,制作成“诈骗安全防范宣传片”,“将利用流动警务车、街头广告屏、公交车电子屏、银行电子屏和移动电视播放设备,在广场、公园、社区村居和服务场所等广泛播放,启动诈骗安全防范集中宣传活动。”
  在牡丹广场宣传点,市民邱先生连续看了两遍宣传片仍舍不得离开,他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朋友身上的真实案例:4月上旬,其朋友黎女士接到一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其被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了》栏目组后台随机抽选为场外幸运观众,获得惊喜奖168000元及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让其登录指定网站领取奖金。当日上午10时左右,黎女士登录该网站,填写个人基本信息,之后与网站页面上的活动热线联系,对方以需交纳风险金和个人所得税为由诈骗其5000余元。“要是早早地看过这种情景短剧,知道这种诈骗方式就不会上当了。”邱先生替朋友后悔不已。
  开发区警方提示:防范诈骗犯罪,要做到“四不一要”,即不轻信、不回应、不透露、不转账、要及时报警。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手机短信和陌生人的搭讪,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回应搭讪,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