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成大棚樱桃推广拦路石
抵押贷款、入股分红、社会集资,业内建议开辟多种融资渠道
2015年0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不少人来参观王国生公司的智能温控大棚。王国生说,如果有果农想了解智能温控大棚,他愿意分享管理经验。 本报记者 李静 摄
  本报记者 李静

  福山区一家公司采用智能温控大棚,可让大樱桃提前在3月中下旬上市(详见本报1月29日C03版)。虽然提前上市能卖出每斤上百元的高价,着实吸引人,但高成本也让不少果农望而却步。记者了解到,成本高是推广智能温控大棚最大的拦路石。业内人士建议,果农可通过抵押贷款、入股分红、社会融资、民间借贷、个人投资等多种渠道融资。
经验: 扣一个简易大棚需15万元成本
  烟台市金生果蔬有限公司的智能温控大棚樱桃目前已经开花,预计3月份上市,每斤能卖100多元的高价,这些让不少果农眼馋。烟台市农科院大樱桃研究所所长孙庆田指出,目前来看,金生果蔬公司的这种栽种模式可行,可以推广。
  “应该能赚钱,但就是成本太高。”金生果蔬公司总经理王国生说,与普通的果农不同,他的土地都是租来的,同时需要雇人管理,加上铁架、棉被、空调设备、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设备,“26亩的智能温控大棚共投入了1000多万元的成本。”
  “如果推广的话,果农不一定要这么大规模的,规模小投资相对也少。”王国生说,一般果农的土地都是自己的,多是自己管理,可省不少人工费,“小的果园也可以用一些简易的方式,例如,用加冰的方式降温。”王国生说,一般果农扣一个简易的大棚成本在15万元左右就够了,不过果园面积也不要太小,建议5亩以上。
  王国生说,这些年,通过摸索,他已经积累了一些大棚的管理经验,如果有果农也想发展这种大棚,他十分乐意分享,“产量少了可能我们要出去找市场,等产量上来了,形成规模,商贩就自动被吸引来了。”
建议: 开辟多种融资渠道
  “不过现在不好贷款,我的那些成本都是自己筹备的。”王国生说,他从亲戚朋友那儿借了不少钱,他希望能够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周转资金,缓解压力。“农业部门也在帮忙找银行洽谈,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平台,帮助我们发展。”
  据了解,为了促进大樱桃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福山区政府对全区大樱桃设施栽培予以政策扶持和奖励补助。同时,农业部门积极与银行洽谈合作,希望通过为樱桃大棚办理产权证等方式,帮助果农抵押贷款。
  除了这些融资方式,业内人士指出,果农还可以采用发展合作社入股分红、民间借贷、社会集资、吸引个人投资等形式融资。“发展合作社的方式不错。多个果农组成合作社,不仅可以集中管理果园,也可以筹集资金。”业内人士说,合作社通过银行贷一部分款,再投入一部分自有资金,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风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