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茶
2014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许志杰
  一直在盼着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盼着盼着却见一片微黄的树叶悄无声息地落在了路边。这才大悟,原来沸腾的夏天行将老去,那场期盼中的大雨被无情的季节更替,分解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中秋节到了,没有穿心的凉风,短袖短裤还没有脱下来,没有秋高气爽的气象,更没有秋风扫落叶的伤感。可能是这样的感觉影响了人们对中秋节的氛围营造,这个节日过得有点仓促,有些心不在焉,往年马路上人们提着月饼走亲串友的热闹,都没有看见。就说放假这事吧,谋事者压根就没有考虑中秋节的真正含义,随意应付一下而已。八月十五这天,大部分在外地做工的人,不得不选择或者吃了早饭往回赶,或者吃了中饭快马加鞭踏上返程路。他们有的与月亮为伴,在赶路的过程中度过中秋,有的带着万分乡愁遥望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看着来了又去的月亮,一遍又一遍地低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明年中秋,能否放个好假……其实,千百年来中秋节的含义就是团圆,无论它的文化价值、历史背景、社会含义多么丰厚深远,团圆这个主题是不会改变的。尽管早就有历史名人、文化名流非常唯物地唱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心曲。但是,在中秋节放假的问题上,是完全能够做到“随心所欲”的,把十五这天放在中间,就万事大吉了,大家开心了。
  说到这里拐个弯,春节的放假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年三十不放假,而这天叫除夕,所谓“过年”实指年三十晚上到正月的初一凌晨的守岁过程。“年”是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动物,它很有可能在这个晚上出来做一些不该做的事,行事威猛的“年”耳朵根子却是很软,喜欢听奉承话,又害怕巨大的响声。所以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一些好话给“年”听,吃饺子之前再放一些鞭炮,把“年”吓唬跑。当然,过年的真正意义还在“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全家人在一起“辞旧迎新”,感觉是不一样的。不得不说的是,现在过年放假已经失去了“年”的原来含意,除夕夜、守岁、过年、年夜饭、压岁钱,是过“年”的精髓。对于在外务工谋生的人而言,这一切已经被一纸“假令”废了:除夕不放假。
  不怕没文化,就怕没文化还使劲变着法地糟蹋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自民间,行之于民间,光大于民间,世传于民间。不尊重甚至割裂在民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传统,看上去似乎并无大碍,其实质是在“去传统”,其破坏力等同于“焚书坑儒”,罪无赦。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不仅在用多少年花多少钱整理出版了多少“典籍”,修复了多少“古迹”,讲了多少次什么内容的课。给隐于民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一些生存的空间,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政策上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会极其强大。
  我是农历八月十三一大早往家赶的,怕走晚了路上车多行缓,结果我的算盘和大家的智慧是一样的。太阳才刚刚露头,通往家乡的高速公路已是百车争行,热闹非凡,人们对回家的渴望,全表现在那些疾驰的车流中。我被庞大的车流挤下高速,只得沿着狭窄的省道前行,行至青州市庙子镇,正好赶上这里的大集,车来人往,好不热闹。车置路旁,我便穿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赶大集,是流行于山东城乡几百年的一种购销形式,一般每五天一个大集,各个相邻的村镇日期不一,有的“逢五排十”,有的“四九”“三八”,都是以农历为准。而庙子镇的大集就是“三八”,既逢农历的初三和初八,或者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都是赶集的日子。无论是买东西的人还是卖东西的人,以本乡本土为多,物品多是自给自足的农产品,新鲜味足,比起城市的超市品质更有保障。
  这是中秋节前的一个大集,人们要在大集上把过八月十五的东西备齐,月饼、猪肉、水果、青菜一应俱全。还看到了小时候经常使用的一些生活用品,像荆条编的筐子、簸箕、笸箩。这些农村居家的必需品,很多地方已经失传,没想到在庙子大集上又见到了。用50块钱买了一个挎着的筐子,花12块钱买了一把黍米穗做的笤帚,以为纪念。
  大集上有两个卖茶的摊子,茶叶的品种不多,一个摊上摆着竹叶、贡菊花,还有几块产自湖南益阳的茯茶。另一个摊则只有茉莉花茶,一位大爷正在买茶,他先是看了装在一个纸盒子里的一种花茶,只见他抓起一把花茶闻了闻,放下,又闻了另一个纸盒子里花茶。看上去这位大爷挺懂茶,最后决定要第一次闻过的花茶。女摊主问要几两,买茶的长者说,三两。我问多少钱一两,摊主回答有三块八的,也有四块八的,大爷要的是四块八一两的,三两总共十四块四。我说茶叶还是贵的好,大爷说也不是贵的就好,我喜欢这个茶的香味,不是很浓酽,茶气更重,这是秋天喝的茶。果然,老人家是一位喝茶高手,虽然在这样的农村集市上不会有上等好茶,但是,他能把三十几块钱的茶叶品到极致。在十分有限的种类和价位之间,选出自己钟爱的好茶,满足写在老人的脸上。
  我很羡慕和佩服这样的老人,一生下来他们或许没过几天好日子,但是他们却在尽情地享受着每一天的满足和憧憬。
  秋天是一个很复杂的季节,历经了春、夏,走过了生、盛,它把丰收献给人们的同时,也情不自禁地带给了人们些许的不安、惆怅和失望。云有多寂寞,只有风知道,秋有多悲戚,只有那片片随风而去的树叶可知。秋干风燥的天,人需要滋润,喝了一个夏天的绿茶,也许该换换口味了。秋饮青茶为上,青茶即乌龙茶,这种半发酵茶,介于绿、红之间,兼具清香醇厚,其性不温不热,仲秋之时,保健最佳。喝乌龙茶易浓,需百度沸水冲泡,香气绕梁,久留不去。也可饮些茉莉花茶、白茶,养胃润肺,清咽降噪。提醒一句,现在市面上乌龙茶有点乱,购买时务必仔细辨认。
  苏轼说“人固不可一日无茶”,秋天更如此,“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即便是多喝些白开水,益处亦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