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供销社
2014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慕然

  提起供销社,对我们“80后”来说,记忆有点模糊,看着新闻报道中有关供销社的老照片,把断片的记忆串联了起来。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村庄的人要买什么东西,只有供销社可以选择,供销社代表着人们对丰富物质生活的无限渴望与追求。对吃喝玩还有连环画等有丰富感情的童年,不少记忆都糅合在了小小供销社里,他就像魔术师的百宝箱,要什么就有什么。
  小时候生活在外公家,那时,村委会仍习惯地称为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队”,供销合作社就位于“大队”墙外,乡亲们简称为“合(读huo)社”,“合社”的房子坐西朝东,地基很高,屋顶上青色房瓦中长满高高的枯黄色的草,“合社”是村子里最大最老最高也是最神秘的房子,我不知道这房子原来究竟是谁家留下来的。
  平时,“合社”门口的空地是最热闹的地方,聚集着农闲时的乡亲还有顽皮的伙伴。冬天屋内烧炉子,炉上总要放一把一直滚开的大铁壶,从早到晚壶嘴哈着热气嘶嘶响着。炉子周围站或坐着一圈闲人,叼着烟袋,卷着旱烟或磕着瓜子喝着茶水,天南地北讲古论今。有时酒友偶遇,买几角钱的老白干捏几块咸罗卜条或炸黄豆下酒。
  走进“合社”高高的木头门槛,立刻就能闻到酱油、白酒、花椒、大料的味道,如有人买糖果点心,小屋中立刻飘出一股诱人的香味,勾人谗涎,当然供销社的一角还有那刺鼻的化肥的味道。高大的柜台前矗立着几根被摸得光滑乌亮的木头柱子。“合社”里卖的东西很多也很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记得比较深刻的是被我和外公称为“刺鬼”的点心,盛在大玻璃罐子里的糖果,还有那物美价廉的山楂片。手电筒、散酒、布料、油盐酱醋、剃须刀、犀牛牌刀片等等。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还有常用的化肥与农具可供农民选买。柜台后面的墙上都写着标语,听大人们说那都是文革时期写上的毛主席语录,只是字迹很模糊。以后,语录就越来越少,越来越模糊……
  印象深刻的还有酱油和醋是用大缸装着,缸上面是由两个半园形木盖盖着,卖酱油醋时,就取开半个木盖。酱油的量具是圆柱形铁器,上面有一个长的柄,长柄末端曲成一个勾,平时挂在大缸外口上。记忆中量具分一斤,半斤,二两等几种。打酱油醋时都是自己拿瓶子去买,售货员就用一个小漏斗插在瓶口上,用那量具在缸里舀出,从漏斗倒进瓶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取消了商品的统购统销政策,曾经红红火火的供销社似乎一夜之间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旧的事物总令人回味,当有一天,你突然看到曾经熟悉的事物,那记忆深处的所遗忘的便会爆发出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