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是制度而非福利,港交所专家认为——
A股振兴更多靠原生动力
2014年11月2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图为香港证券交易所大厅。(本报资料片)
在港交所专家眼里,沪港通推出更主要的考量是改变市场机制,引入新的市场活力与理念。
这就如当年的H股上市,经历10年的时间涓涓细流方才汇成大海,彻底改变了香港资本市场的面貌。
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列车首发车,而香港就是第一站。
作为一项长期的创新制度,11月17日正式通车的沪港通,是内地资本市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迈出的坚实一步。自诞生之日起,坊间对沪港通寄予厚望,希望沪港通成为终结熊市的起点。对于这种期望,港交所始终持谨慎态度。
25日本报举办的沪港通投资报告会上,港交所的相关专家重申港交所一贯秉持的观点,认为沪港通是一种长期制度,而非一种福利,沪港通对A股振兴有积极作用,但不会像期望那样立竿见影。
本报记者 张璐
这就像两个人谈恋爱
要慢慢接触
即便受到央行降息刺激,沪港通成交量在暂短放大后很快恢复到冷淡状态。
根据港交所发布的数据,到25日港市收盘,沪股通所用额度近22%,而港股通额度仅用去1.47%。这种状态是17日正式通车一个多周之来的正常水平,冷淡也是沪港通通车以来的基本表现。
被寄予厚望的沪港通为什么表现如此,港交所参加沪港通投资报告会的两位专家给出的是同一个答案,这种表现是资本市场的一种正常反应,“两种存在巨大差异的投资体系,在一个新的通道建立之初,有一个相互认识、相互磨合的时间段是正常表现”。
以在H股的发展历史作为具体案例,港交所一位专家称,1993年青岛啤酒获准在香港上市,但在初期数年过程中,H股市场并没有迅速壮大。但是到目前,在香港的资本市场,有内地企业背景或者是内地企业直接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无论是股票的数量还是市值都已经占据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半壁江山,至于成交量,这位专家个人的估算则是,要占到六成甚至以上。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一个新的东西(沪港通)需要一个熟悉、培育的过程”,“(沪港通)在试点初期的运行,低于市场预期我认为是正常的”,“就像两个人谈恋爱,总要慢慢接触,相互认知”。
这种观点与港交所高层的观点保持了高度一致,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沪港通运行一周时,披露在港交所官网的“小加网志”中这样写道,“如果从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来打分的话,我觉得沪港通至少可以得个‘良’,因为开通这一周整体运行安全平稳。如果从交易量来看的话,没有出现火爆的局面,可能低于不少市场人士之前的预期,但我个人并不担心。因为沪港通是一座天天开放的大桥,而不是一场音乐会,无法用一周或者一个月的上座率来衡量它的成败。相反,它的价值可能需要两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验证。”
现在没到
下结论的时候
从2007年6124点的历史最高点跌落,A股在过去7年间徘徊在熊市的泥潭中。在很多散户眼中,A股即便偶有反弹,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早在沪港通诞生之日起,就被寄予“终结熊市”的厚望。
与这一愿望相配合,A股在最近一段时间的确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特别是26日收盘,沪指报收2604.34点,沪深两市的成交量更是放大到5730多亿。
沪港通是熊市转牛的主因吗?对于这种观点,在沪港通投资报告会上,两位港交所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一致的,“沪港通对于A股振兴有正相关作用”,但是他们认为作用没有坊间愿望那么大,只是其中的一支力量,“A股的振兴,更多的是靠A股的原生动力,包括降息、降准等一系列已经发布或即将发布的政策利好刺激”。一位专家称,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沪港通是一种制度,而非一种福利,说沪港通终结熊市夸大了它的作用,现在也没到下结论的时候。
投资者构成
造成资金流向北热南冷
距沪港通正式通车已经过去10天,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除了整体比较平淡之外,港股通的构成中,沪股通的热度显然要高于港股通。此外,反映在A股市场上,大盘蓝筹在沪港通开启初期,并未像预料中那样出现一波大幅上涨行情。相反,此前预测的要下跌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反而出现了大幅上涨。
延续了沪港通是一个长期的制度安排的话题,港交所两位专家也认为,这种现象本应在意料之中。
“我们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位专家说,比如普遍看好的腾讯控股,在沪港通开通之前,内地投资者要查询腾讯控股的财报可能一时都找不到门路,需要慢慢熟悉。除了两地股市的产品构成、交易规则、投资理念等巨大差异。
专家还认为,两地股市的投资者构成也是造成“北热南冷”的主要原因,“我们掌握的数据是,A股的投资者有七到八成是散户,而香港股市有七成以上是机构”,“与散户相比,机构在交易规则等方面更为熟悉和专业”,因此沪港通启动初期,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的观望有熟悉交易规则的一个过程,而以机构为主的境外资金,适应A股交易规则几乎不需要过程,比如QF早就进驻A股。
如果上述观点只是其中一方面的认识,一位专家给出另外一个层面的答案或许有一定的启发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实现的最终目的是投资的增值、保值”,“从2013年到目前,A股始终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焦点”,“换句话说,如果A股市场的机会要大于境外资本市场,内地的投资者眼下可能会更关注A股”。
这位专家给出自问自答的个人观点,而随着对境外市场的了解,配合市场中的投资机会,在沪港通创造的便利条件下,困难即便再大,南下资金还是一定会逐渐增多,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市盈率低于30倍的港股
换手率很低
相比于内地,香港的资本市场更为开放、更为成熟,制度设计更完善。对于这种观点,“沪港通”投资报告会两位专家持一种肯定态度。
一位专家称,价值投资、长线持有是香港股票市场投资的一种普遍取向。一位专家称,因为香港市场机构投资人和海外投资者占比较高,其中机构投资人占比超过60%,机构投资人为主的投资者构成导致投资心态较为成熟,市场更加注重基本面分析和价值投资,机构投资者偏好大市值的龙头股,也使得港股换手率远低于A股。
具体到个体股民,专家称,我们测算的结果是,最近5年,投资恒生指数成分股,平均的总投资回报总收益为26%,10年为89%。
在长期的投资实践过程中,股民们会发现,香港股市的上市公司,特别是机构重仓的蓝筹股,有稳定而且较高的分红派息,这种投资方式,收益要比在市场上频繁高抛低吸稳健。在香港股市,机构倾向市盈率30倍以下的股票,也就是说市盈率低于30倍的股票,可能很长时间没有换手,至少是换手率很低,“这种投资理念与内地市场有很大区别,所以两地的市场表现不同,香港市场投资更倾向于龙头股、蓝筹股,而内地更偏好小盘股、概念股。”专家表示。
獐子岛事件
如果发生在香港会怎样
进一步分析后,专家称,这首先得益于香港股市完备的制度设计和投资者保护的理念。在香港股市,炒消息、炒内幕的行为也有,但不多。而且一旦被监管部门发现,涉及企业至少要被罚得倾家荡产,严重者甚至要被关进监牢,因此香港股市的上市公司,对履行承诺有很大的自律。
此外,会议现场的证券人士表示,一旦有意外事件发生,境外的第三方机构也很专业与自律,比如獐子岛事件如果发生在香港,第一时间第三方调查机构就会进行调查。
对于有志于涉足港股通的内地投资者,两位专家还是给出了中肯建议,初涉香港股市,还是要顺应香港市场的特征,尽量投资龙头股、蓝筹股。与之相适应,两位专家都认为,沪港通设定50万的门槛,在启动初期有保护沪港通、保护内地投资者的意图,在香港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被假定是理性的投资人,这是监管思路。或许50万元的起点,被认为是理性投资人与否的一个显性标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