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支部书记不持股不分红
2014年11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田振阁在查阅村居的档案。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本报通讯员 胡恩姣
  59岁的田振阁已在田庄当了33年的支部书记。当年,凭着一股冲劲发展集体企业,既还清了村的债务,还陆续建起制胶厂、机械厂、面粉厂等,田庄人因此有了致富的“活水”。后来,村里富了起来,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建起了新田小区、新田西区等新型农村社区,1100户居民搬进了宽敞的楼房。

贫困村富了原居民成了股东
  邹城西郊田庄,每天来往的列车在庄东头的铁路桥上疾驶而过,让这个社区时刻感受着外部世界的快节奏的气息。这个社区有原住居民583户、1460人,2005年由村改为社区,现有社区居民1360户、5896人。
  社区从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变为拥有多家集体企业、年产值逾2亿元、创税过千万的“明星村”。“是老支书田振阁扭转了我们村的乾坤。”乡亲们说。
  27岁那年,田振阁接过了田庄的“帅印”。凭着一股冲劲,很快为村里上马了一家集体企业。因为行情好,头三年就还清了村里的债务。随后,田庄陆续建起了制胶厂、机械厂、面粉厂等,这些企业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充足的岗位,还成为田庄人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
  2005年,村里对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田振阁把股份平均分给了村里有持股资格的802名原住居民,每人持股1.5万元,年底,集体与股民4:6分红。随着企业的发展,1.5万元的股份已经增值到3.5万元。
  而作为社区的党支部书记,田振阁始终没有持过一份股,甚至连过节的福利都没有。“我拿财政工资,就是给老百姓打工的,一切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田振阁说。
  在田振阁的带领下,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村里富了起来,建起了新田小区、新田西区等新型农村社区,1100户居民搬进了宽敞的楼房。
自建花圃省下近400万元费用
  田庄附近铁路涵洞西侧,有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下有一碾石磨,是村口一道风景。和这处风景相映成趣的是附近一片花圃。
  田振阁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2005年开始,他和村民在这里种上了几千株花木,成了一处花树繁茂的小花圃。
  田庄社区进行城中村改造,新建了新田小区、新田西区等新型农村社区,这个小花圃可是帮了社区的大忙,社区绿化所需的植被大都来自这里。
  邹城市园林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一般社区的绿化面积不能低于社区面积的25%,每平方米的绿化成本在60元左右。
  为了节省资金,田振阁带领村民自己动手培育苗木。第一期社区改造搬迁完以后,村民老院的石榴、银杏、月季都扔到了路边,田振阁带着人把这些都收了起来,种到花圃里,随后移种到新的小区,如今小区已是花草繁茂,树木成行。得益于这个花圃,该村在绿化方面的开支节省了近400万元。
勤俭持村让居民们更加幸福
  田振阁一向注重节省每一笔开支,从来没有因为有了集体企业就大手大脚花钱。
  除了种植苗木,很多村居事务,能自己干的绝不花钱请人,包括田振阁在内的村班子成员都是全能干部,个个开得了铲车、翻斗车和拖拉机,垃圾清运、道路整修都不在话下。
  田振阁说,村居虽小,但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节省出来的钱尽量都用来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宽绰。
  每逢春节,田庄社区原住居民的福利特别丰厚,全村1000多人,每人都能享受10斤油、10斤面条、10斤粉条、30斤大米、5斤精肉、5斤活鱼的福利,66岁以上老人生日时社区都会准备一个蛋糕,6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福利金,从最初的每月30元,涨到了今年每月200元。
  如果没有“勤俭持村”的理念,发展再多的村企业也无法让惠民利民长流水不断线。

村务老档案解决纠纷好帮手
  1987年,村里一对周姓的兄弟分家,约定墙外的梧桐树苗归弟弟所有。20年后树木成材,哥哥却说树木两人都该有一份,因为这事两兄弟还大打出手。田振阁到档案馆找来当年兄弟两人签的协议,哥哥低头认错。
  每当村民间产生纠纷,各执一词互不退让时,田振阁设立的村务档案馆就起了作用。
  自1981年担任支部书记以来,田振阁一直有个习惯,注意保存日常工作的记录和资料。30多年来,他记录了近百本笔记本,工作计划、备忘事项、村民信息等都被他或随手或正式地记录下来,成为他的“私人档案”。
  除此以外,田庄社区居委会三楼还有一个房间,配备了7台手摇式档案柜和温度调节器,专门存放村里的档案,包括文书档案、居民档案、会计档案等5大类、486盒、194卷,其规范程度已让其“跻身”省一级档案馆。这一卷卷封存多年、早已泛黄的档案,甚至一张张手写的小纸条,平日里虽然派不上什么用场,但在关键时刻却是田振阁解决问题的“杀手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