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镜鉴
2015年03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加坡总理公署23日公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于当天凌晨3时18分去世,享年91岁。李光耀被誉为“新加坡国父”,在其执政期间,新加坡由一个没有制度框架和经济资源的小国,一跃而为世界发达国家。李光耀对新加坡的发展,居功至伟。李光耀的政治遗产,正是其身后牵动世人神经并被深切缅怀的原因所在。

  □任鹏

  李光耀的成就已无需赘述。在《长江日报》看来,评价李光耀,极其困难。“李光耀有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兼具中西文化背景,政治思想过人却多元、复杂,不容易总结。世人对他的各种评价,无数的标签,或是取其一面,或是以其为投射,自浇块垒。评价李光耀,看待新加坡,也无妨大胆摒弃一些理论框架,以开放心态度之。”
  《环球时报》则刊发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文章对李光耀进行评价:李光耀的政治遗产核心在制度化。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下,新加坡却能够始终保持政治稳定,其关键在于李光耀建立了高度制度化的政府治理体制。权力制度化、政策制定的制度化和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是李光耀先生的政治遗产,也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
  人民网把视角转到了中国当下最有热度的话题上——反腐。“新加坡曾与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同样存在严重腐败的问题。用李光耀的话说,就是‘我们病得不轻,贪婪、腐败、颓废盛行。曾经为了人民而战的自由战士正在掠夺人民的财富,社会在倒退。’”人民网将新加坡的改变归功于李光耀的铁腕反腐,并试图为中国开出药方,“要使‘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成为反腐的目标,既在打击力度上震慑官员,也从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上形成机制。从李光耀政治遗产那里借一块铁腕反腐的‘石头’,就有助这个格局的实现。”
  “一个政治家是否成功,能否赢得尊敬,要看给国家带来了什么。”《京华时报》评论指出,“正是这种能够洞穿现实的能力,使李光耀成为世界公认的一流政治家,也让他为新加坡的发展,以及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和思想遗产。这决定了李光耀的历史地位,也是我们缅怀他的原因所在。”
  同为京城媒体,《新京报》的观点类似,“以精英体制、严明法治、对外开放、政府高积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加坡模式,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发展模式不同的路径,丰富了国家发展的路径,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提供了借鉴。”观点的理性之下,又不缺乏情怀,“李光耀在新加坡曾经发挥的历史作用,不会随着他的离去,就告消逝。他浸透于漫长历史并超越了现实的目光,也仍将见证并评价着时代的发展。”
  更多评论意识到李光耀式的新加坡,给当下中国带来的诸多镜鉴之处。“他和新加坡的成功,也充分证明了: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才能成功,不要怕别人说。这是给中国的第一点启示;中国资源禀赋也不好,问题层出不穷,但至少有淡水,有大量智慧的民众,有高效有力的政党,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一定可以破解难题,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这是李光耀给中国的第二点启示。”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者看来,“李光耀,或者说新加坡,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分多个阶段的。新加坡作为一个以华人为多数的社会,如何构建出了清廉的政府和法治的社会,而且是在一党独大的前提下完成的,这很值得中国借鉴。”
  相信《长江日报》评论者的信心是充足的,“新加坡是年轻的国家,当代中国也正值年轻,今天我们致力于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梦想,发展求变之心激切而充满活力。今天的中国政治家以实干精神相互砥砺,要为国家注入活力,营造奋发向上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看待李光耀,感受颇为不同。剥开儒家文化、英式教育、精英主义的各种标签,我们看到务实的李光耀,尤其是打造廉洁、高效政府,建立优秀的司法体系,这些引领新加坡发展崛起的几个核心关键举措,不分文化、价值差异而能习得,也正是我们今天的努力。”
  对此,众多媒体报道几乎都提到一个细节,李光耀对1978年来访的邓小平说,未来中国大陆一定会成功。他的理由是,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广东人的后裔,祖先都很贫穷,因此没什么事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国做不到的,或没法子做得更好的。
  李光耀很看好中国,中国也不会被他错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