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家:
心有怨气时要学会“讲理”
2015年03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孟燕        

  暴打女公交司机的男女被抓获并处罚,但是对于事件的思考远未停止。
  “我们负责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矛盾和纠纷,案件有共性,起因往往是非常小的事情。”济南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第二派出所所长范立刚表示,即使一方有失误,另一方稍微礼让,也不会出现激烈的冲突。“我觉得有个直接原因是对行业的不理解,或者说对行业规定的不了解。”范立刚解释,像公交车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以及不能携带易燃易爆品上车、公共场所禁烟,抱着侥幸心理,不遵守社会规则,一旦受到阻止就认为是“故意找茬”。
  “从内因看,法律意识淡薄、心理素质差等都是原因。”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分析认为,不少人都带有自己是“受害者”的委屈和怨气,把别人当成恶意的对手,心态自然不能平和。
  小事导致暴力在各个场合发生,偶然中也有必然。“社会处于转型期,矛盾多,竞争激烈,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王忠武强调,不知不觉中就让人焦虑、怨恨,同时又没有合理的出口来排解情绪,一旦遇到小摩擦,对方很容易成为“出气口”。
  王忠武指出,传统的学校家庭教育并没有教给孩子们如何“讲理”、如何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缺少为人处世的教育,怎么会说话、会合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