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胡山
2015年03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圣人描述的2000年前的春游景象。春游,又称踏青、踏春,章丘的风俗一般是在清明节前后,人们或到水滨湖岸戏水,或者登山远望放歌,或者是去郊野宴饮行乐,一寒冬集聚于胸的郁气都随着踏青一游而心和景明。
  胡山,坐落于明水城东南5公里处,山势奇秀,古迹众多,是一座秀丽的山,是一座文化的山,是人们春天踏青的好去处。我曾带领山东技师学院登山协会的同学们游览胡山十余次,对于胡山的风物略有些了解,清明节快到了,在此向喜欢出行的人们推荐3条胡山踏青路线,每一条线路尽量考虑到有特色,让大家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第一条,古村探幽文化之旅,从胡山西南麓的文祖镇马家峪村出发。马家峪村是一个有着650余年的古村落。游人可以参观古村中的文昌阁以及村中十字路口的一井八碑。因马家峪村内历来缺水,开凿井泉就成为先人们的头等大事,该水井的东南西三面墙上镶有8块石碑,记载了凿井找水的艰辛。游人还可以到村委会鉴赏宋治平年间章丘知县冯安之的《胡山祈雨碑》以及清道光顺天府尹李廷棨撰文的《胡山神鹰赋》碑。马家峪村保留的古碑刻很多,值得一看。出村奔东北方向过南天门,到达胡山南麓二起山的李氏太平庄。沿途可以观赏圣泉及通天洞,顺便可采挖一点野菊花芽及山韭菜等。李氏太平庄由该村先祖李秉帅于乾隆年间立村,距今已有250余年了,村中古柏参天,青石小径纵横延伸,石瓮、石槽掩卧草中,显的颓废荒凉。村中的土地庙,石楹联、庄界碑,都保存得很好。游人出村向北攀古藤、踏碎石,可到胡山的名胜—朝阳洞。该洞坐落于胡峰峭壁之下,洞口外有石砌平台,石砌的拱券洞口,洞内有石灶、石床等,是古时胡山道人的修行场所。出太平庄沿机耕路可去胡山峰顶游览,亦可沿山麓奔明清古村朱家峪游览。去朱家峪古村的途中可以游览圣水灵泉庙(即李开先中麓山堂遗址)、鲁班庙等名胜古迹。圣水灵泉庙的康熙年处士朱士豸题刻的《重修圣水灵泉观音画像碑》,图案阴刻石线白描,线条流畅,充满动感,是章丘珍贵的人物阴刻画像碑,文物、艺术价值极高,不可不看。因该画像嵌于圣水灵泉洞南壁上,请游人一定备好照明器材才可观赏。关于明清古村朱家峪内的风景媒介介绍颇多,在此就不多赘述了。这条踏青线路途经三个古村庄,沿途中碑刻古迹甚多,所以称之为古村探幽文化之旅。
  第二条是中麓奥区休闲之旅。从双山街道横沟村东山谷沿林间小路登山,满山侧柏葱郁,空气清新怡人,山中连翘、野丁香花香满路,花落衣衫,别有一番滋味。在山顶游览时以胡山中麓为主线,该线为旧章丘十二景之一,名曰“胡山三麓中先圣”。沿途可以游览神仙洞、西门夕照、胡山落鹰石。峰顶有老君洞、瞻华台、地宫、天池以及三百年野榆树等景。山顶李开先兄弟三人撰的《胡山记碑》是章丘县境内为数不多的李氏撰碑之一,碑虽残损,但文字仍依稀可辨。游人可从山顶沿三尺盘道转折而下,盘道为凿山而成,颇有泰山十八盘之韵味,盘道有镜子崖及石刻等景色。出东天门沿山麓而下,游览完圣水泉灵庙后沿胡山北麓的机耕路西行过山丫口,雪蓑子《胡山兀坐》诗中的描述的“人对青山山对人,不知谁主与谁宾,猛然谷中一声笛,唤出梅花陇外春”意境豁然出现,让人不由精神大振。沿此路线游览,在小路旁边的林中、草中,运气好的游人可以寻到胡山草参、丹参等中草药。我和同学们游览过程中就曾挖掘到过拇指粗的野草参。这条踏青游览线路,主线为胡山中麓和北麓奥区,植被茂密,空气清新,环境雅静,是一条休闲旅游的好线路。
  第三条为惊险探索的路线,从国家森林公园胡山林场沿石阶路登顶大青山,沿山脊羊肠小径南奔胡山主峰。所经山道两侧,绝崖深壑,荆棘丛生,这一段是朱家峪八景之一的“巉岩幽壑”,行走中别有一番滋味。到达胡峰北麓,在绝壁之下,有一人单行的小道曲折而上,在险要处有三块巨石相峙,这就是胡山的北天门了。到这里时,抬眼青天,脚下深渊,是胡山最险要处。至峰顶途中,可以观赏胡山险景—棋盘石、迎仙台,这两处景色均与道家传说有关,足见此处风景奇秀。山顶有地宫,是胡山道人的闭关修行之所,内有修行的残损器物等,喜欢探险的游人可以下去一窥神秘。这一路线多途经悬崖峭壁,惊险刺激,更适合探险者和年轻人,游览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安全。
(作者:高广岳 山东技师学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