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妻子张淑云悉心照料植物人丈夫三载
盼他醒来,再唤我声“淑云”
2015年03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淑云悉心照顾丈夫。本报记者 康宇 摄
     “他不知道吃,也不知道饿,我用管子每天喂他8次,三年一顿都没落下,就盼着那天他醒来,再叫我声‘淑云’。”张淑云是汶上县郭楼镇马店村一名妇女,三年来,她悉心照顾植物人丈夫,只盼着丈夫能醒来。
夫妻同心,致富路上苦也甜
  20年前,在农村能做点小生意当上“万元户”就已经是了不起的事了,更不要说投资十万多元承包一个烧砖的大窑。那时的张淑云与丈夫刘百顺就有那个气魄,她们不但把村里的大窑承包了下来,而且上了新的机械设备,把那个濒临倒闭的“烂摊子”经营的有声有色。 
  “人家下雨的时候都往家跑,我下雨的时候都往外跑。加工出来的砖坯子怕淋,每天我都像防贼一样,一听到刮风,吓得机灵就醒,再困再累也得起来去盖。那些年我没睡过一个踏实觉。” 谈到当年创业的艰辛,张淑云难免内心的激动。“刚开始干的时候也真难,穷得连盖砖坯子的塑料纸都买不起,有时候刚给人家开出工资,随后就再给人家借回来。为了省工钱,我俩一人带着一个砖机干,从天明到天黑,没闲着一会,累得连饭都不想吃。” 
  当年的辛勤付出让他们变得富裕,换来了令人羡慕的生活,这也给他们的健康埋下了不可挽回的隐患。如今,刚过不惑之年的她除了患有关节炎以外,还被确诊为重度腰间盘突出,疼痛起来,常常彻夜难眠。 
  “我对象是那种软心人,只要别人一求他,宁可自己作难,也得想办法帮人家”。谈到丈夫,张淑云心里酸楚地说,挣点钱以后,亲戚、邻居都要帮忙,光给人家的砖就几十万。后来几个刚刚创业的小青年来借钱,他也没多想就给了人家,你说好人怎么就这样了啊。” 

厄运袭来,家中顶梁柱倒下
  2012年3月16日,对张淑云来说是一个塌天的日子。晚上10点多,丈夫外出还没有回来,忐忑不安的她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说是丈夫出了车祸,住进了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听到这话,她如同五雷轰顶,瞬间失去了知觉,过了好一会,她才清醒过来。找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医院而去。 
  来到医院,丈夫已经被推进了手术室。在门前苦苦等到天亮,医生告诉她“病人脑干大面积出血,抢救过来的希望很小,即便是活下来,也是植物人”。 
  她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在东平抢救了几天不见好转,他转到了山东省立医院,一个月的治疗,用尽了近二十年的积蓄,但仍不见丈夫醒来。最后,在医生的一再建议和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她带着他又先后住进了济医附院、汶上县第一人民医院。半年之后,她带着“病情稳定”的丈夫回到了家里,开始了痛苦而又充满期待的生活。 
  “他不知道吃,也不知道饿,我用管子每天给他喂8次饭,这三年我一顿都没落下,我就盼着那一天他能醒来,哪怕给我说一句话,我也就满足了。”三年里,她哭过、恨过、怨过,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对丈夫的那份真诚的爱。“每天都要给他换被褥,一天一夜要给他翻4次身,今年春节前,刚喂完午饭,我发现他脸通红,可能食物堵在了气管里,只能我用嘴给他吸出来”。 
  三年了,尽管丈夫仍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但是她始终相信,只要丈夫一息尚存,她就有寄托:“只要他还活着,我觉得他总有醒过来的那天,我得撑下去。” 

感谢身边好心人 坚强面对新生活
  丈夫出车祸那天,一位路过的好心人打了报警电话,并将丈夫送进了医院。为了找到这位好人,她在丈夫出院后带着孩子找了两天,最后终于在沙河镇一个小村子里找到了,她拉着这位好心人的手说“要不是你,我丈夫就没命了!” 
  从医院转到家里以后,她就成了丈夫的“专业护士”,每天喂饭、翻身、按摩、清理大小便、擦洗身子她已经非常熟练。但是,每个月换一次胃管却成了她克服不了的难题。为了换一次胃管,她要在事前一天做准备,换洗的衣服、租车、让邻居帮忙抬担架,这些不仅花费了很多的钱,也耗费了她很多的精力。 
  这个困难被汶上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李海燕护士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从丈夫转到家里的第三个月开始,这位白衣天使便带着器械悄然来到了她的家里,每次熟练地为他换完胃管,清理完喉咙里的异物后又悄然离去,没有吃过一顿饭,更没有要过一分钱。就这样,这位善良的护士与她坚持了三年。 
  “我最想说的就是感谢那些好心人,没有他们我坚持不到现在”。如今的张淑云似乎接受了这个现实,当她再次说到自己的感受时,她说的不是哀怨、不是困难,而是对社会的感恩。 
  为了给丈夫治病,她欠下了几十万的债务,当记者提议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对她捐助时,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谁家挣钱都不易,谁家都有困难,别在麻烦人家,我自己的困难我就自己解决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