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外生枝的课堂
新泰市向阳实验学校李华
2015年03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课间,在办公室,我稍作休息,正酝酿怎样上好第二节的口语交际课。
  “哐当”,像一阵风,从门口闪进我班的安增智同学,一幅急切的神情。
  “老师、老师……我的书被人乱画了!”
  看着涨红的小脸,还有那“破相”的课本。我不禁火从心头起,要知道,这可是刚发下去才两天的新书啊,谁这么大胆?
  我气冲冲来到教室,安增智抢先一步,快步走到李欢面前,用手一指:“就是她”会是她?她可是刚刚从外校转来我班才两天的一个小女孩啊。给我的初步感觉是沉默寡言,不太和群。
  还没容我多想,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小女孩,突然暴跳起来:“我没画!我没画!”随即,大哭起来。
  “你画了!”“我没画!”两个人的争斗根本容不得我插嘴,此时,虽然上课铃响了,可教室里却乱作了一锅粥。
  “够了,全给我闭嘴!”我不由得用一声断喝来制止眼前的混乱。
  教室里安静下来,我也在心理告诫自己,一定要理智处理此事,不要冲动。于是,用平和的语气对两人说:“你们两个不要激动,你们现在都抢着说,老师一句也听不清。你们一个一个给老师说,好吗?”
  “老师,我有证据。”小男孩举起课本,又走到小女孩面前,挑出小女孩的蜡笔,“看,我书上的笔印,就是这些蜡笔画的!”空气一下子仿佛凝固了,同学们一起投来了怀疑的目光,我拿来一只,再次在书上轻画了一下,其颜色、痕迹果真一样。
  咦?难道真是小女孩做的?但又有一个声音似乎在我耳边响起:决不能冤枉一个好苗子,因为他们的人生之路才刚刚起步。
  “单凭颜色、痕迹不足以证明就是她画的,同学们,老师说得对不对?”我借机启发大家,让大家参与讨论。
  “对,也可能别的同学也有一模一样的蜡笔。”“老师,也可能真正乱画的那个同学,用李欢的蜡笔来画的,趁机来陷害李欢同学。”
  个个都快成了小侦探了,我不禁心头暗暗赞许。此时的安增智,不再像刚才那样理直气壮了。
  “那么,安增智同学,你亲自看见李欢乱画你的书了吗?”我追问。
  “没有。”似乎有点不情愿地回答。
  “那同学们有没有亲自看到李欢乱画?”我把“亲自”两个字说得很重。
  刚才还群情激奋的同学,现在一个个都低下了头。
  “同学们,没有充分的事实,就不能下肯定的判断。我们可以猜测每一个人,但我们决不能冤枉一个人,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我引导大家进入深入地思考。
  “老师,虽然书上的蜡笔印很像李欢的,但不能说明这件事是李欢做的。”这同学推理慎密,我暗喜。
  “老师,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都没有看到李安然撕书,就不能冤枉她。”成语也会运用了,不错。
  “老师,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要靠事实说话。”此时的课堂就像一个会场,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这件事还没有一个结果,真正的“作案者”并没有浮出水面。我心头一计——
  “同学们,或许这位的同学一时糊涂,或许他一时兴起,或许他想搞恶作剧,但他涂鸦的这个行为,是十分错误的,我们一起来劝劝他,好吗?”话音未落,小手如林。
  一句句劝说,至情至理,我想,假如真是我班的某个同学乱画的书,他会悔悟的。一节课行将结束,真正的“作案者”也没有现出原形,好端端的一堂口语交际课也白白“浪费”掉了,心中不禁有点懊恼。
  可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一堂生动的口语交际课?再说,教育的成功就是表现在让孩子的心灵受到触动、惊醒,从而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言行。或许,这次节外生枝的课堂所取到的教育效果,比单单揪出一个“作案者”还要大呢,难道不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