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放鹰人
2014年03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放鹰捕鱼的生意越来越难维持,老朱满面愁容,但他对这些相处多年的伙伴也难以割舍。
   朱绍军当起领航人,带着放鹰人的船队开赴茫茫的微山湖,他的职责是寻找鱼多的区域。
    一只鱼鹰捕到了鱼,其它鱼鹰围过来抢夺战利品。
  鱼鹰性子很野,放鹰人给它喂食喂水经常被啄伤。
  刚出生的小鱼鹰需要精心照料,每天要喂新鲜鱼肉泥。
  老朱不停地驱赶鱼鹰入水捕鱼,在船头奔走如履平地。
   文/片 本报记者 陈文进
  微山湖的渔民放鹰捕鱼已有数百年历史。微山岛上目前有100余名放鹰人,多是祖辈传承下来的放鹰家族。家住岛东头的朱广力是六代相传的老放鹰人,他跟鱼鹰朝夕相处40多年,是岛上最好的猎手之一,他的儿子朱绍军是年轻人中为数不多的放鹰传承人。不过后辈人不愿继续从事这个又脏又累、收入微薄的行业,这一极富特色的渔猎形式正面临着消亡。
  2月底,记者跟随朱广力父子来到微山湖浩瀚的水面,观赏了一场鱼鹰捕鱼大战。放鹰人都是团队合作,在鱼群较多区域布阵,一人在前面划船走“之”字形领航,数条船跟在后面,随着放鹰人的号子声和竹篙敲打船帮的击打声,百余只鱼鹰纷纷跃入水下,它们再次浮上来时,嘴里已衔着大小不等的鱼儿。
  下水前,鱼鹰的颈部已经被系上水草,无法将鱼吞下,放鹰人用竹竿将鱼鹰挑起后,将鱼取出。每逢鱼鹰捕到大鱼,会等放鹰人赏食后才继续捕鱼。短短一个小时,放鹰人的鱼舱里已经有了百余条鱼。
  3月12日,本报记者再次来到朱广力家,看到一窝小鱼鹰破壳而出。老朱采用的繁殖鱼鹰的方法是祖传的。在家搭了两间屋子,一间是“产房”,几只母鸡正卧在纸箱里的干草上孵化鱼鹰蛋。另一间是“育鹰室”,一只大缸底层盛有热水,上面盖着棉被,中间的隔层就是小鱼鹰温暖的窝。
  近几年,朱广力的老伴承担起喂养任务,她每天把新鲜的鱼肉切成泥,用细竹签填进小鱼鹰宽大的食管,一直喂养三个月,小鱼鹰就长得和父母一样大了,一年后小鱼鹰才能捕鱼。老朱家鱼鹰繁殖的成活率很高,不少外地买家慕名前来。
  放鹰生意越来越难做,几年前当地鱼鹰还有2000余只,现在减少了一半,不少人把自己驯养多年的鱼鹰贱卖给外地商贩。朱绍军介绍,鱼鹰逮鱼期短暂,集中在元旦前后三个月,湖水温度最低,鱼儿行动较为迟缓。其余时间鱼鹰很难捕到大鱼。加上休渔期时间延长,一年中至少有4个月鱼鹰不能下湖。而鱼鹰又很挑食,平时只吃鱼。休渔期间,每只鱼鹰要吃掉近400块钱的鱼,这让放鹰人很难承受。朱广力有30只鱼鹰,每年光喂食就要花掉万元,基本跟捕鱼收入持平,只能靠繁殖挣点钱。
  捕鱼淡季,朱绍军会到东北或新疆打工。他表示,下一代可能不会有人再养鱼鹰了,这个在微山湖延续了几百年的行当可能就会消失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