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01版)
2014年03月1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实际上,物流公司看重的是规模化后的成本收益,而电商更看重客户体验。这也就是为何兼做物流的京东商城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顺丰选择“快递+便利店”模式、没有自建物流的阿里选择小区代收点模式的原因。
但想要瓜分“最后一公里”这块蛋糕,目前既有解决模式在中国面临难题。
“别看便利店体积小,却是最难经营的零售实体。”业内人士说,便利店已经是一个薄利而竞争激烈的技术密集类产业,建立一个便利店网络的成本远远超过了顺丰预期。不过,“沃尔玛死了,711都死不了,而且越来越稀缺。”在电商争霸的下一个十年,便利店绝对是寡头们拉拢的稀缺资源。
区域资源有限、选址困难、单店投入近百万元、初期投入过高,这些原因都影响着顺丰在一线城市开设试点便利店。国内也没有社区门店体系遍布全国的零售企业可以让顺丰将快递业务直接植入,这让顺丰开设1000家便利店的计划一直搁浅,未能实现扩张。
京东商城的地铁自提点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沉重资金负担。
国内一线城市地铁站内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铺位,每月租金超过5000元,而一套自助快递柜所需设备费用大约为5万元,后期定期维修开支也较大,成本压力很大。
快捷快递副总裁林琛认为,“对于快递企业来说,一个自助快递柜投入几万块,后续还牵涉耗电、人员维护等等,而且这些区域纯粹是派件,成本高依然是个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快递行业利润走低,已无力重金投入“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在中国,“等快递上门”已根深蒂固。
未来关于“最后一公里”的布局还将会在不停摇摆中前进,京东、顺丰的失败不会是尝试的结束,只会是尝试的开始,未来对此的争夺或将更加惨烈。O2O模式下鹿死谁手,还看“最后一公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