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庞大需求,一面是有限捐献
目前烟台在器官移植方面,供体缺乏是最大阻隔
2014年03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孙淑玉 实习生 李静

  12日上午,开发区癌症妈妈李丽去世后留下眼角膜回报社会,引发市民关于器官捐献的关注。目前,烟台仅有解放军107医院和毓璜顶医院有资质开展肝脏和肾脏移植手术。在器官移植临床技术已不是问题的今天,供体缺乏成了最大的阻隔,一面是庞大的需求群体,一面是极度有限的捐赠人群。
来源之困>> 多数患者等不到合适器官
  记者采访多位医生获悉,尽管近年来器官捐献渐渐被市民所理解和接受,自愿捐献者数量有所增加,但相对庞大的供体需求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
  来自烟台市红十字会网站的数字显示,自2010年底烟台启动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开展遗体、角膜捐献工作以来,共登记遗体(角膜)500多人,实现角膜捐献19人,遗体捐献仅有25人。
  记者获悉,每年解放军第107医院接诊的肝病病人中有120余例需肝移植,经济条件允许、家属同意坚持肝移植的仅有30例左右。
  此前媒体披露数字显示,毓璜顶医院作为烟台市唯一一家肾脏移植试点医院,尽管烟台尿毒症每年的发病率在500-600人,从2010年到2012年3月间,该院肾移植手术仅有216例,大部分患者也无力等到移植器官。
观念之困>> “入土为安”阻隔器官捐献
  作为烟台市唯一一家肝脏移植试点医院,目前解放军第107医院仅收到两例心脑死亡(DBCD)捐献。
  “传统入土为安的观念太重,很多家属都难以接受器官捐献。”烟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称,受传统观念影响,亲人去世后家属多希望能保存完尸入土为安,因此身后被人摘取器官的做法很难被接受,这导致很多人无法完成器官捐献的愿望。
  此外,器官捐献只许捐赠不可买卖,也让部分利益追求者却步。
  一面是庞大的器官移植需求群体,一面是有限的供体,公民自愿捐献依然任重而道远。
30位患者,只有1位能等来器官
  莱州50多岁的老吴就是器官捐献的受益者之一,2010年查出尿毒症,2012年4月23日,他终于等到了器官,顺利完成移植手术。
  “很多做了移植手术的病友都是通过走司法程序获得器官,个人捐献的还是少。”老吴说除了亲属间移植,病友中成功移植的器官来源几乎都是死囚自愿捐献的。
  但随着法治建设的进步、人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死囚捐献器官的数量势必越来越少,这之后的供体之困将愈发明显。
  2013年,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召开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视频会议中,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称,当前器官移植实际的供需比例是1:30。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