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活动中,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摄
本报记者 赵念东 实习生 秦占兴
2013年11月9日上午,由民盟菏泽市委、牡丹区关工委共同筹建的菏泽首个“孤困班”正式在牡丹区荧星文化学校开班,从菏泽市数十个乡镇近200个村庄筛选出的20名家庭特困孤儿组成了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校学习期间,他们将会被免除学习、生活、住宿等全部费用。如今,“孤困班”开班半年,他们是否适应学校里的一切?学习以及生活情况怎样?3月18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20名孤困儿童都建有成长档案
“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飞翔。”18日上午10时许,安静的校园被一阵阵朗朗读书声打破,顺着读书声,记者来到了声音的来自班级,“这个班上的8名学生就是‘孤困班’中的特困孤儿。”该校校长陈传莲说,20名特困孤儿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14岁,根据他们教育程度的不同,被分在不同的年级。
14岁的卢盼盼今年将参加中考。“我打算报考菏泽二中,所以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能辜负陈奶奶(陈传莲)以及好心人的期望。”卢盼盼略显幼稚的脸上露出坚毅的表情。
“虽然我们学校是一所以文化和艺术为主中的小学校,但用的都是统一教材,为的就是不影响他们像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升入高中、大学。”陈传莲说,为了更直观地观察他们的变化,学校为20名孤困儿童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他们在学习、生活、性格上的成长历程,便于更好地帮助他们。
学生们逐渐变得活泼开朗
课间活动中,记者看到“孤困班”中的4名学生将老师团团围住,其中一人抱着老师不放手,其乐融融。“他们刚入学时完全是另一种景象。”陈传莲说,刚到学校那会儿,他们都是一个人在一旁静静地呆着,不跟其他人说话,话很少,比较孤僻。“如今,他们变得活泼了许多,已经跟普通学生打成一片,也愿意跟他人交流。”
记者了解到,这20名儿童均来自父母双亡或单亲有病的特困之家,为了让他们早日摆脱不幸的阴影,学校专门为其请来了心理辅导老师,定期为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随后,记者来到小崔玉的宿舍,她是20名特困孤儿中年龄最小的,今年刚6岁。在宿舍内,记者看到,6张床都收拾得干净、整洁,洗漱用品也都排列得整整齐齐。“考虑到他们年龄还小,除了班主任与他们同住之外,还配有专门的生活老师。
今年“孤困班”将再招20名
20名特困孤儿进入学校有半年,目前他们已适应、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而陈传莲便成了他们的家长,都称她为陈奶奶。“其中最‘缠人’的就是崔玉,知道我这里有好吃的,一下课她就会跑来玩。”陈传莲笑着说,每天早晨上班时,小崔玉都会在学校门口等着,让她抱一下再回到教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爱,一个简单的拥抱可以让他们高兴一整天。”这也是陈传莲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牡丹区红盾情爱心委员会主任侯玉林介绍,“孤困班”自开班以来,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常有社会爱心人士到学校中看望他们,给他们带来书籍、衣服、玩具等。今年牡丹区关工委联合牡丹区荧星文化学校将招收‘孤困班’第二批,人数为20名。
“一个学生一年所有的费用加在一起约8000余元,学生少时还行,但如果将这份事业继续做下去便有些力不从心,单方面力量毕竟有限。”侯玉林表示,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救助更多的孤寡儿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