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今起访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人不来中国,话题绕不开中国
2014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4月21日,在一年一度的白宫复活节滚彩蛋活动中,美国总统奥巴马扮鬼脸给孩子们讲关于野兽的故事。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此次亚太之行不会访问中国,但在地区争端趋于复杂及对美国政策产生怀疑之际,奥巴马到哪里,中国庞大的影子就笼罩在哪里。“我们注意到亚洲地区有一个疑问,总统奥巴马这次访问是否意在遏制中国?答案是否定的。对美国而言,遏制中国甚至没有任何意义。”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麦艾文4月21日在奥巴马出访前做出上述表示。

□ 让盟友安心与中国不生气之间找平衡
  在美国媒体描述中,奥巴马23日开始对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访问是一次十分困难的任务。这四个国家地处中国周边,日本等国还与中国有领土争端,外界有评论认为,奥巴马此行意在遏制中国。为此,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罗兹与麦艾文22日在华盛顿举行了一场吹风会。
  麦艾文表示,奥巴马此行绝非专注于遏制中国,“美中双边贸易额已达5000亿美元,怎么可能遏制中国?”麦艾文表示,“美中需要更加关注彼此的共同利益,这意味着两国需要在应对威胁全球和平、安全与繁荣的挑战方面进行更好的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取决于两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合作应对这些挑战。”
  即便如此,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分析专家克里斯托弗·约翰逊看来,中国仍是“贯穿此行的基调”。当前,华盛顿忙于其他地方的危机,奥巴马将利用此访平息盟友对美国向亚洲“再平衡”的犹疑。
  不过,英国《经济学家》19日刊文称,奥巴马的亚洲行可能注定会失望。文章称,对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来说,中国的反应是决定其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总是宣称此举不为遏制中国,但不遏制中国又怎能令盟友相信美国会保护他们?如果美国阻挡中国崛起,盟友又会担心卷入中美之争。在此情况下,“再平衡”最好的结果是给予盟友保证但不令中国紧张,而最坏则是疏远了中国且令盟友更加难过。

□ 对中国崛起不安,但不会放弃欧洲中东
  不过,在讨论美国战略重心是否转移之前,需要清楚的是,奥巴马执政后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即从小布什时期的海外军事干预向整体收缩的方向发展。经过两次战争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美国精英与民众的关注点出现了从国外和军事向国内和经济的急剧转变。
  当奥巴马当选总统时,国内问题已经占据了美国政府日程的主要位置,而政策优先度则变为恢复经济和创造就业,因为奥巴马很清楚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基于国内经济的实力,因而他非常正确地把“回归美国”作为主要目标。奥巴马也明确说美国不会再做世界警察。美国的任何外交战略政策,包括“回归亚洲”都不能够脱离上述大背景。
  从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美国对于欧洲的关心程度远大于亚洲。从1941年《大西洋宪章》发表开始,美国的大战略就始终把欧洲看成美国实力的重要基石,到任何时候美国都不可能放弃欧洲,而中东则是美国安全保障的重大威胁的主要来源地区。
  与此相比,对于美国来说,亚洲仍然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地区。与欧洲不同,美国在二战后没有全面的亚洲战略,也没有积极推动亚洲一体化进程,而是依靠美国与东亚国家之间建立的双边安全和经济网络作为地区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
  问题在于,过去十几年中国的发展以及地区生产链条和市场一体化的加强,已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双边网络的经济部分构成极大挑战,至少目前美国在东亚的盟国中,大多数的最大贸易伙伴已是中国而非美国了。如果政治安全网络也松动的话,将会对美国在本地区的存在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这种不安感正是奥巴马提出“亚洲再平衡”的原因所在。

□ 强化与东盟关系,寻求构建地区框架
  此间媒体广泛报道称,奥巴马访问菲律宾期间,美菲将会达成新的防务合作协议,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此举或多或少意在防范中国。对此,罗兹表示,美方正在研究扩大与地区国家防务合作的方式,但美方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并不以损害中国为代价,在深化与东盟关系的同时,美方也会与中国保持非常建设性的关系。
  罗兹进一步称,美方正寻求与亚太国家一起构建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地区架构,以此解决地区经济与领土争端,避免冲突。“我想这一点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致的,新兴大国并不必然与美国这样的守成大国走向冲突。”罗兹说。
  麦艾文就南海主权争端表示,美方反对任何地区国家通过恐吓、胁迫或侵略手段解决争端,中国与东盟正在讨论“南海行为准则”,这一重要机制将为处理地区问题建立正面和建设性框架。
  罗兹就钓鱼岛主权争端表示,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开展中日对话,美方将继续支持这一点。至于美方将如何推动中日对话,罗兹透露,奥巴马将在访问亚洲期间做出表态,美方认为中日两国应有能力就分歧问题进行直接沟通,创造有助于改善两国关系的氛围,这两点都很重要。罗兹说,各方都应明白,没有人能从紧张的亚太局势中获益,任何局势升级都会导致地区和全球经济遭受严重挫折。
 综合中新网、环球时报等消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