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买什么我卖什么到我卖什么你买什么
2014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頔     

  40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要有票证才能换来食物,但现在,你若相中吃的穿的,一上网,就能订购到同款。
  其实这种营销还能做得更为贴心,如果视频网站能和美食节目以及电商深入合作,可以在美食视频中设置多个暂停链接,如果观众对视频里的食物感兴趣的话,点个暂停,页面就可以直接跳至电商网店的商品页面,无缝链接地订购。
  大数据介入之后,还可以根据你的生活习惯来推送广告。2013年底,淘宝便做了这样的尝试。它推出一种服务,淘宝用户可以看到自己在过去一年中购买商品的消费总额、消费结构的分类信息。根据这些消费信息,淘宝就可以对客户的消费习惯进行分析,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消费推荐。淘宝由此从“渠道商”角色向“制造商”角色转换。
  随着相关数据的累积,甚至不用你说出口,就能知道你要什么。比如《纸牌屋》的制作,已经不再依赖观众的固有口碑,它还没有开播,就一次性确定要拍两季共计26集,Netflix自有其理由:《纸牌屋》根本不需要攒口碑,在制作之初便知道哪些观众会喜欢它——只需向标签为“喜爱凯文·史派西”或“喜爱政治剧”的观众推荐一下就行了。
  照着这个思路,大数据在信息整合和分析方法上的突破,将为消费领域带来新改变。目前的网络营销还只能实现“想什么就买到什么”,而大数据的预测功能一旦成功商业化,那就成了“我卖的是什么你要的便是什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