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财当心高收益陷阱
2014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网络上输入“互联网理财”、“投资公司”等关键字,就会冒出大量的搜索结果,各类理财产品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信托、P2P理财。而排在前三位的互联网理财公司,多以日计息、月计息等模式吸引投资者。然而,银行界的理财师指出,打着“零风险、高收益”,“以千元起存,利息100%至200%”等字眼为噱头,吸引投资者眼球的互联网投资网站,多是不太靠谱的理财渠道,甚至不排除有的涉嫌诈骗。
  现今,随着民营银行试点名单的落定,标志着国家在政策和制度上,对民间资本有了进一步的承认,将对民间资本在各行业,包括投资、理财等金融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之前一些关于理财公司“倒闭”的事件时有发生,让不少投资者投资理财公司望而却步。理财公司倒闭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投资者如何选择可靠的理财公司呢?
  理财公司倒闭不外乎以下原因:理财公司风险未控制好,造成资金漏洞,比如一些网贷公司,由于风险没有控制好,又没有严谨的风险控制团队,致使一些“劣质”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这笔钱只得由公司来偿还,一旦公司资本金不足,必定会造成资金漏洞。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所谓的投资公司纯粹为了诈骗,理财只是个幌子。一些公司以诈骗为目标,甚至设计一个假冒网站进行诈骗,进行非法集资从而导致卷款逃走;还有利用高收益理财产品作为诱饵,拆东墙补西墙,表面上许诺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实质上是将后一轮投资者的投入资金作为收益支付给前一轮的投资者,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上当。一旦资金链断裂,庞氏骗局就会崩溃现出原形,公司必将倒闭。
  来自银行方面的理财师表示,无论是银行旗下的理财产品,还是第三方理财旗下的各类投资产品,书面的协议书或者明确的电子协议书,都会事先给到投资者过目。按照眼下投资的大行情来看,即使是信托类的产品,其收益率也比往年低。但凡投资,谨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投资者在专业的理财师,或者自己认可的理财机构选定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时,应当将协议书上的风险提醒及年化收益率、结算期限等关键字样了解清楚。
  到底如何选择可靠的理财公司呢?理财师建议注意以下几点:看公司是否有国家颁布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没有注册资本或有极少的注册资本肯定不可靠;看公司经营内容是否与营业执照规定的相同;看咨询理财事项前是否让你先交交易费;看公司网站是否真实,一般虚假网站页面不丰富,没有任何链接;看过往业绩,咨询一下以往的融资项目、金额多少等,然后通过正当的合法渠道核实。除此之外,市民也可以联系当地派出所,核实该公司是否有正规的工商登记,以免遭遇空壳诈骗公司。
  随着微信理财平台的兴起,各种二维码“扫一扫”理财方式也日渐成为新兴的理财方式。业内人士则提醒,眼下,“扫一扫”二维码进行支付的方式日益普遍,这也成为新兴的金融骗局工具。与传统的“钓鱼”网站相比,“扫一扫”更容易上当。特别是微信平台实现与各银行卡账户捆绑功能后,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盯上,将“钓鱼”网站内置在各商家的二维码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建议除了手机终端安装杀毒软件外,尽量不要将大额的信用卡或储蓄卡捆绑微信平台账户,以防万一。
本报综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