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亩小麦数月无水浇面临绝产
2014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因没有灌溉而变得枯黄的小麦,让村民心疼不已。 本报记者 赵松刚 摄
     本报4月22日热线消息(记者 赵松刚)18日,潍城区西季村的村民季先生反映,村中有30亩左右的小麦因为连续数月没有浇水,现在小麦已经枯黄面临绝产。季先生称,其麦田所在地是使用水井的水源灌溉,但是机井所有者受人指使,拒绝向他们提供水源。 
  潍城区西季村靠近潍胶路,村内90%以上村民为本地村民。18日,季先生告诉记者,2014年春天大旱,包括他在内的50口人的麦地,因为数月没有浇水,小麦已经变得枯黄,或将面临绝产。按照一人6分地计算,无法浇水的小麦一共有30亩左右。 
  在季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位于西季村西北方向的这处麦田。记者看到,因为长时间没有浇水,这里的土地干涸,大片的小麦也已经变得枯黄,没有了生气。“正值拔节期的小麦,很可能因为没有水源而绝产。”季先生说。 
  然而,与这片麦田仅隔着一条小路,东侧的小麦则长势喜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而且已经开始拔节。季先生告诉记者,这片长势好的小麦属于邻村,因为浇过水所以长得好。 
  季先生告诉记者,因为麦田附近没有河流、池塘等水源,所以只能依靠附近的水井灌溉,“地头都有管道,只要用电把水抽上来,然后通过管道送到地头进行灌溉就行。”记者看到,在距离季先生家小麦200米处,就有一处机井,“人家不给用。” 
  季先生介绍,这片枯萎的麦田附近,一共有两处水井,但是两处水井的所有者都不给用,“交钱也没有用,是村里的村委不让他们给我们这些人用的。” 
  记者走访中得知,变得枯黄的30亩左右的麦田,去年曾被规划为一处花卉产业园基地,但是有不少村民因合同等问题,拒绝将他们的土地流转出去。因为这个原因,村民在使用水井浇水的问题上,遭到当地村委的“刁难”。 
  当天,记者也来到其中一家机井所有者的家中,其证实不向西季村村民提供浇地用水的原因,是听了干部的话。 
  20日,记者联系到西季村书记季学之,他否认了曾经指使机井所有者不向这部分村民提供水源的说法。他说,西季村没有水井,都是依靠附近村的水源,所以他没有权力指使其他村不向这些村民提供浇灌水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