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学有了传统文化课程
2014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22日讯(记者 王明婧)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22日,记者了解到,德州不少小学已开设书法、古筝等传统文化课程,有的已发展为学校特色。
  “毛笔字的课程已经开设近三十年了。”建设街小学的侯校长说,学校是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书法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每天中午会抽出15分钟让学生练习毛笔字,每周四下午书法社团会举办活动,每周还有一节书法课。
  德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石清霞说,学校组织低年级的学生背诵《论语》《三字经》《弟子规》,高年级的背诵古诗文,以此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此外,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学校品牌,农村小学结合地域实际开设农耕、果蔬等特色农业课程。
  实验小学在上学期开设了马勺脸谱课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禹城市实验小学开设的竖笛和古筝兴趣组,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加入兴趣组,学习传统乐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