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携带不便,年轻学生青睐手机阅读
2014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学生经常会在校园的小树林里读书学习,不过大都是自己的专业课程。               本报记者 刘涛 摄
   津津 有味
  在鲁北盐场职工子弟小学,一名学生正在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滨州边防支队大口河边防派出所民警自发捐款购买了一批精美图书,在辖区中小学校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让孩子们在浓浓的书香中体味图书之美,享受读书之乐。
  本报通讯员 王占军 本报见习记者 于雪莹 摄影报道
  在讲究快速高效的当下,传统阅读方式不断受到新式阅读形式的冲击。借助高科技推广的手机阅读渐渐成为在科技更新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
  被采访的中老年市民向记者反映,他们不会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即便是会使用也不会接受这种新式阅读。市民王先生说,自己年纪也大了,眼睛跟不上,看一会就麻木了,手机那么小,根本看不清,读一本厚书也不轻松,就是偶尔看阅报刊杂志。很多市民表示,传统的纸质阅读的好处新式阅读没有,手里拿着书与坐在电脑旁和捧着手机的感觉根本不一样。
  滨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网上阅读很方便,无论是信息查询还是新闻获取都比较方便,由于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相对较小,阅读电子书是学生的主要方式,“我们寝室的同学都有这样的习惯,晚上熄灯就寝后,每个人躺在床上打开手机,开始阅读小说,有时候因为情节吸引人,读到夜里2点也是常有的事情。”该校的大二学生小陈认为,平时没课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两本自己感兴趣的书,但是厚厚的一本书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读完,干什么事情也不会随身将书本携带,于是就在手机上搜索下载电子版。
本报记者 谭正正 刘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