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免试,为教育加试
环翠区小学期中考试取消,教育承担更多责任
2014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王天宇

  这两天,锦华小学的吕肖雨同学知道了一件令他开心的事儿,往年“五一”前,他都要加紧准备期中考试,今年教育部门将这一考试取消了。
  据了解,环翠区各小学取消期中考试,面对这一措施,家长多是理解却不免担忧,为了应对新规,学校加强了对复习课的要求。
学校:对老师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最近,威海锦华小学四年级四班吕肖雨碰到件开心事儿,那就是每个学期都要举行的“期中考试”取消了。“刚听说这个消息时特别高兴,因为每次期中考试前都要面临紧张的复习,取消了,压力小了很多。” 
  正如吕肖雨所说,这的确是件新鲜事。通过相关资料显示,期中考试可大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起实行,各校5月、10月各一次。那时候“五一”“十一”长假,都是考试复习阶段,虽然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相比,测验的知识相对较少,但是免不了紧张的复习与备考。 
  那么实行了三四十年的期中考试为什么突然取消?威海市锦华小学相关负责人张老师说,取消期中考试是该校首次实施。施行这项政策主要是为学生“减负”,淡化一切向成绩看齐的意识。
  她坦言:“之前有期中考试的时候,老师会带着学生复习半个学期所学内容,学生也会主动配合,力争考好。”她认为,现在期中考试没有了,就少了对学生复习之前内容的一个制约机制,教师们得想其他办法,不然期末成绩或许会变得难看。因为期末考试如何将期中学习效果支撑到期末,也对各学科老师提出了更高教学要求。
 为应对这一新形势,学校加大了对复习课的要求。教研组组织复习课磨课活动,复习课会把前后几个有联系的单元串起来,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学得更高效。
家长:取消期中,担忧成绩受影响
  得知取消考试这个消息后,锦华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曲先生说,一开始他不相信,后来听老师说了才相信。他担心,学生学业“减负”,学习效果会不会因此打折扣,值得商榷。曲先生说:“期中考试是一张综合卷子,考得是半个学期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途有个复习机会,现在这考试没有了,没有强制措施让孩子回头复习,孩子年龄较小,约束力较差,就这样一直到期末,成绩会不会出现问题?学生会不会忘了那些开学不久时学的东西?”采访中不少家长都表示了同样的担忧和顾虑。
  针对家长的质疑,张老师说,不仅是家长,学校教师及部分学生也有这方面的担心。该学校四年级一班的张玉龙说,取消考试后心里有点矛盾,一方面压力小了高兴,但也担心取消后不利于复习效果。
  对此,张老师表示:“现在老师上课经常说一句话,虽然没有了期中考试,但是以后单元检测就变得更重要。”比如数学学科,数学老师会定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还提倡学生做“思维导图”,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在这一系列措施实施后,家长们表示,可以理解,但是效果还是得等等看。
教育部门:减少考试实现“减负”目的
  目前,在中考、高考体制并无实际突破的背景下,一些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难免有所疑虑。记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类似的“减负”改革尝试此前早就出现过,比如,上海几年前就发布了“免考令”,要求上海小学取消期中考试;北京则在小学阶段取消所有考试,全面取消百分制。 
  威海市教育局基教科工作人员表示,长期以来义务教育考试在升学率的惯性推动下,成绩被看的越来越重,相对应的,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压力也越来越大。威海市在今年年初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自2014年春季开学起,要将中小学课程、课时、作业、考试、节假日、作息时间六项内容,通过学校网站、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等面向社会统一公示,要开展面向全体、特色鲜明的学校艺术活动,实施好“体育、艺术‘2+1’项目”。教育部门禁止学校随意加减课程、课外作业过多低效、考试次数多、假期违规补课等不规范行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