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救人,指甲磨掉都没发现
80后消防员王亮:救人灭火是职责,10年成功营救80余人
2014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亮正在给消防官兵做技能示范。  本报记者 姜文洁 摄
   本报记者 王亚男
编者按:
  人类社会的发展,源自辛勤的劳作;劳动者最美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汗流浃背的工人、三尺讲台上的教师、妙手仁心的医生、街头巡逻的民警……正是因为身边这些平凡劳动者的努力,才营造出了现在和谐美好的生活。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本报联合苏宁电器推出“你最美丽”大型策划,展现我们身边最美劳动者的风采。

  从军10年,他带队出警1700余次,成功营救被困人员80余人,保护财产约8000余万元。作为一个标准的80后,1986年出生的王亮看起来比同龄人要成熟很多。他说:“救人灭火是我的天职;火场、救援现场情况瞬息万变,来不及考虑个人安危,能想到的也只有怎样尽快挽救被困者和减少损失。”

冒险下30米深井 用双脚拖出被困者
  2011年9月,周村区北郊镇仇家村一名妇女失足落入了废弃的机井中。机井深30多米,直径却只有0.5米,井口狭窄且井底缺氧,救援难度非常大。
  这类救援一般做法是在机井一侧挖土,将井口扩大,再下到井底救人。“但当时根本来不及,唯一想的就是赶快救人。”王亮没有过多考虑,将绳索绑在身上就下了井。
  “因为井口非常小,我在井下根本无法弯腰、转身。我就用双腿夹在被困人的腋下,利用腿部力量把她拖住。”王亮介绍,为了尽最大可能的保护被困者,他的脸、背部都是紧贴在井壁上。井上的战友拉住王亮身上的绳子将他们拖了出来。到地面上时,王亮的脸、背、腿都蹭破了皮。

为保护被困人员,徒手挖掘坍塌煤堆
  淄川鑫胜热电厂内的煤炭存储区储存了大量的煤炭。2012年10月20日上午11时左右,一辆货车开上“煤山”卸货。由于货车停车位置的煤炭较为松软,货车在升起车斗时突然发生侧翻。在储煤区旁边有一个小板房,里面有两名负责记录的女员工。车辆侧翻后,大量煤炭滚落,将这个小板房压倒,两名女工也被深埋在板房废墟内。
  王亮和战友赶到后,首先将能够清除的板房废墟及其附近的煤炭清除掉。两名被困女工很快被消防官兵发现。但二人被翻下来的煤炭和部分板房废墟埋住了半个身子,并且压在侧翻的货车下,都不同程度受伤。侧翻车辆的车斗内还装有大量的煤炭,随时都有倾塌的危险。王亮和在场的救援人员一起,先将车斗内的煤炭转移,并将残存的部分板房建筑实施破拆,同时调来大型吊车起吊侧翻车辆。
  大的障碍物被清理掉后,细碎的煤炭成了最大的难题。为了不伤害到被困人员,王亮开始用手清理煤炭,最终将两名被困者救出。“王队,你的手怎么出血了?”在回队里的路上,战友发现王亮的手指甲因为挖煤已经被折断磨掉了。这时候,王亮才感觉到疼。“当时光着急了,没发现这回事。”

退路被大火封堵 油罐上战斗5小时
  2013年3月29日9时26分,青州市豪俐恒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储量为5000立方米、内存2000吨油浆的地上储油罐发生爆燃。
  面对高温、烈火和油罐变形塌落,王亮带领突击队,多次穿越高危区域,攀爬油罐旋梯,将两门移动泡沫炮架设在距着火罐仅5米的邻近储油罐罐顶,对着火罐实施灭火。“靠得很近,非常热,我们站立的罐体都被烤化、变矮了。”
  就在救援过程中,风向突然发生变化,王亮所在的邻近储油罐受到大火的威胁,油罐旋梯被火魔吞噬,撤离路线被彻底封堵。“当时已经完全没有退路了,想下去只能从十几米高的罐顶跳到水泥地上,可这么做几乎没有生还的几率。处在绝境里,也就没再想太多;火几乎要烧到身上,我们就一边往自己身上浇水一边灭火。”
  在湿滑的圆拱形罐顶,王亮用尽全身力气多次肩扛手推将沉重的移动炮调整到最佳位置和角度,确保泡沫灭火剂打向火点,使泡沫灭火剂达到最佳灭火效能。几次力竭他都能咬紧牙关,万幸在罐顶连续战斗5个小时后,火势被控制住并最终扑灭,王亮和战友走下储油罐时都已经累得几乎瘫倒在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